毒鸡汤里挑肉吃——资产和非劳动收入

作为一个年近不惑的抠脚大叔,本来是没有兴趣阅读这类畅销鸡汤的,哪怕是关于“财商”的畅销鸡汤。但是到了子女教育的年龄,在试图开启孩子的金钱概念之前,只好自己来试喝一回这碗鸡汤。
看过之后挺失望的,车轱辘话来回掺水这类鸡汤文的通病固然意料之中,最关键的还是价值观不符。我并不希望孩子在世界还是非黑即白的年龄就接触这么极端的思想。我既不希望
倒掉毒鸡汤,碗底还是有一两块肉可以食用。作者关于资产的看法等一些观点,值得我慢慢地引导给我的孩子:
一、区分资产与负债
这是这本书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资产是把钱放进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口袋里取走的东西”。买来拉货赚钱或生意需要的汽车是资产,买来享受的汽车是负债,这样的举例通俗易懂。中产阶级买入自以为是资产的负债。
二、资产和非劳动收入
作者认为的资产包括几类:1、不需要到场就可以正常运作的业务,即拥有产权但交由他人运营的产业;2、股票;3、债券;4、产生收入的房地产;5、票据;6、版税;7、其他任何有价值、可产生收入或有增值潜力并且有很好销路的东西。
作者将收入分为三类:劳动性收入、投资组合收入(权益类)、被动收入(房地投资)。“被富有的关键是拥有尽快将劳动性收入转换成被动收入或投资组合收入的能力”。劳动性收入是你工作得来的钱,而被动收入和投资组合收入是为你工作的钱。
不难看出,通常情况下,资产和非劳动性收入的内容相差无几。
将支出控制在收入(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之下,不断将结余用于购买能带来现金流的“资产”,才可能致富。
购买资产盈利的关键:一是廉价,二是有变化。作者主要通过房地产和小型公司的股票(分散)来实现资产增值。(虽然使用杠杆等过程有待商榷)
三、在合法的范围内避税
特别是对于税负比较高的项目。
量入为出,将收入不断投入资产中滚雪球,是作者认为致富的基础。这些也和巴菲特、芒格等人的总体思想是大致一致的。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既然是滚雪球,积累资产要趁早,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