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

hxueh
hxueh @hxueh
局外人 - 评论

我们生活中总会碰到这么一种人,与人交流的时候毫无缓冲区,没事从不联系,节假日也无任何祝福,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早上从梦中惊醒起来看了加缪的《局外人》主角默尔索就是这种人。书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妈妈死了,可能是昨天。别说看最后一面了,甚至没想要打开棺材看一眼。从未为了母亲的死而哭泣,反而在葬礼和别人一起抽烟喝咖啡。甚至在葬礼后第二天和女友去游泳看喜剧片做爱。这种人杀人后判他极刑重吗?

我们总说当今社会法制当道,一切都要依照法律来办事,这样固然对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好处,但忽略了这个世界数十亿的人口中会有些人无法用普世价值观来衡量,如果忽略了这部分人的独特性而将每个人都用同一个模子捆绑起来是否恰当?

这当然不是在说法律有多么不好,但法律制度的完善慢慢走向了一个以多数人为模子,一个类似大数据为基础的模式前行。于是游离于社会人情世故以外的人越来越难以生存。当然有对精神病人士作出让步,但像书中主角这种看似冷漠人似乎毫无生存的必要,成为现代法律体系的祭品。社会是个大舞台,人们在舞台上津津有味,而不愿演戏的人在舞台下就没有生存的必要吗?

我突然想起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状态,对外界事物提不起兴趣,而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世间冷暖,仿佛这一切都与我无关。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但在经历成人世界与孩童世界的交界点时突然迷失了方向。如今走出来了,但对这类人的赶尽杀绝是否太残忍?还是人注定对非自我以外的一切残忍?

想到了前段时间闹到全国舆论批判的于欢案,究竟是严格遵守的法律重要呢?还是社会中中必然存在的独特性更胜一筹?那舆论的绑架呢?

虚无主义真是个奇怪又不奇怪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