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你的那个的我的手
台湾流行音乐百佳专辑(1975-1993)No.50
《家》,罗大佑“黑色时期”的第三张也是最后一张专辑(不考虑《青春舞曲》这张演唱会实况录音的话),与前两张的风格对比过于明显,温情内敛,色调温暖。撇开这张专辑带来的种种争议不谈,封面的设计无疑比前两张要好看很多了。
至于标题为什么这么起,往下看。
《吾乡印象》
一首8分钟的歌曲,歌词是台湾乡土派诗人吴晟的名诗,曲子里加入月琴,二胡,笛子,巴乌,古筝等乐器,产生层层叠叠的音效。
《家Ⅰ》
表达了对故乡、对家庭、对父母那温情又复杂的感情。家,是长大后必然离去的地方,也是在疲惫受伤时候容纳自己心灵的温柔港湾。
《家Ⅱ》
家Ⅰ所写的是对生我养我的家庭的怀念,家Ⅱ就是表达要和所爱之人建立起新的家庭的企盼,这是爱情的美好。
《超级市民》
专辑里唯一对现实直接批判反讽的作品,垃圾山、大塞车,这些意象反倒和整张专辑基调有些格格不入。上面这段词,把台北改成BJ,不也挺合适么?
《青蚵嫂》
罗大佑首次收录的台语歌,原词不放了,翻译过来如下文,直白到不用再说什么了。
别人的老公,是穿西装的。
我的老公,是卖青蚵的。
人人叫我青蚵嫂,
想吃青蚵啊,是吃不完。
别人的老公是很英俊的,
我的老公长的丑。
是富是贵命注定,
人说平凡的男人可靠。
别人的老公住洋楼,
我的老公住土坷垃楼。
命运挫败无须计较,
只要努力就会出头。
《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这歌语速听着有点周杰伦的意思,哈哈。不过表达的东西有些模糊,不那么清晰易懂。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揭秘标题:少年时看韩寒的《像少年啦飞驰》,里面讲到一个少年参加歌唱比赛,由于平时随意改编乱唱习惯了,到比赛时没收住,第一句就唱成了“穿过你的那个的我的手”,后来被定性为淫歌色曲。当时的我懵懵懂懂,不太明白怎么就涉及色情,数年后才恍然大悟,导致我对书中这段情节和这句改编词印象很深。
这首歌应该是本专辑传唱度最高、也是最好听的一首歌。这样一首很纯粹的情歌,满是青春的味道。
《Mysterious Eyes》
这首歌给我的唯一印象就是,罗大佑的英文发音太迷幻了……
《耶稣的另一个名字》
耶稣有另一个名字 叫做你也叫做我
我们都有他的圣灵 还有魔鬼的本性
撒旦有另一个名字 叫做你也叫做我
他在梦中将我惊醒 笑我平凡的人性
平凡有另一个名字 叫做你也叫做我
我们都在白天犯罪 就象夜晚的忏悔
如此我才真正明白 星期天的教堂为谁开
上帝住的天堂门外 平凡的的魔鬼在等待
阿门
看似宣扬宗教,实则有很深的哲学思想在里面。教授十年前就在宿舍说过,“人性是神性和兽性的结合体。”人在某些时候可能是神,在另一些时候可能是魔鬼,但在绝大多数时候只是平凡的人而已。
附《台湾流行音乐200最佳专辑1975-2005》推荐词:
“这张唱片算是比较矛盾的一张,一个想要离开家、又想成家立业的男人,最后却找不到自己的根,然后把自己归零从头做起,接着离开自己的地方再找到一个新的起点。算是结束也算是开始的一张唱片。”罗大佑说。
“这张唱片算是比较矛盾的一张,一个想要离开家、又想成家立业的男人,最后却找不到自己的根,然后把自己归零从头做起,接着离开自己的地方再找到一个新的起点。算是结束也算是开始的一张唱片。”罗大佑说。
自1982年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在台湾流行乐坛刮起了黑色旋风,罗大佑在接下来的两年多里不断引起各式的争议和讨论,也遭受了各方的批评、赞美及随之而来的压力。这样一段艰辛的创作过程,使得罗大佑到《家》这张专辑时已很明显地累了。这种累,“应该是一种经过长期观察,思考环境跟人的依存关系之后所引发的一种心灵上的疲倦。那个时候他好像有一种急着要找到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的一种情绪。”王明辉说。
而在《家》发行之后不久,同年的12月31日罗大佑在台北中华体育馆办了一场告别演唱会,随即于翌年的四月离开台湾这个他称之为“家”的地方。所以《家》可说是罗大佑创作生涯的一个分界点,宣示着前期黑色革命的告一段落。
专辑中延续早期批判意味的歌曲只有《超级市民》及《耶稣的另一个名字》,而选自吴晟诗作的《吾乡印象》及改编自台湾民谣的《青蚵嫂》,则为专辑增添了不少乡土的亲切感。然而也正如罗大佑所言,这是张充满矛盾的专辑,谈的是“家”的主题,却有许多部分在日本录制。除了有些技术当时在台湾做不到外,这或许“和整个人复杂的心情很有关系。因为我想人不管怎么样,如果过得舒服愉快,没有人想离开家”。
虽然《家》的整体气势不若前两张,但由于所言者皆发之以情,是故在其中嗅不到陈腐的酸气,只有即使疲惫却仍动人的生活真相:“砍去我那万能的双手给我一对翅膀/这样的事情到底我敢不敢/摊开我双手问问我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那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如这般对生命的思索诘问,很难不令人为之动容。
在这之后的罗大佑,“自己觉得有很多东西扛不下来了,也就是说自己想讲的话已经到了一个顶点”。而随后他的出走及随着岁月必然的转变,也让《家》成为罗大佑早期作品中最温柔动人的经典。(林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