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

thirtiseven
thirtiseven @thirtiseven
归来 - 评论

语文作业的草稿,为了防止被说抄袭批改完了再放上来,结果还是被叉了233。我觉得就是篇量产垃圾,但是我语文老师好像觉得它太过牛逼,一看就是抄的。可能是当代大学生不行啊?那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受害者啊?

整个故事很简单,有一对相爱的夫妻二十年没有见面,终于再次相见时,妻子已经失忆了,丈夫用了各种方法都没有恢复妻子的记忆,于是作为一个念信人的身份陪伴妻子,每月陪她去火车站等待自己。

一开始的那场陆焉识回来找妻子女儿,但是没说上一句话就被抓了的戏,是对电影里时代背景和人物关系很好的描述。观众很容易就能看出,文革的时候,精神遭到束缚,生活遭到意识形态的塑造,家人的亲情被扭曲和异化,政治上持有异见的人成为人民的敌人。同时观众也可以看出陆焉识和冯婉喻之间非比寻常的爱情。

然而,在陆焉识真正平反回家之后,这种对他们之间爱情的赞叹迅速在现实中产生了反差,冯婉喻失忆了。而在影片一开始我们感到的那种对文革的反感和憎恶则通过冯婉喻的种种表现逐步地反映出来,她丧失了大部分自我,于是(更加纯粹地)成为了时代的伤痕。陆焉识被平反了,但是代价已经付出,伤痛无法抹去,二十年的时间又有谁来偿还呢。没有人,受到伤害的人面对的是一片虚空。陆焉识去找欺负过妻子的”方师傅“,对方却也被抓走了,陆焉识手里的那把铁勺最后也没有击出,却使我们内心钝痛。朋友自杀了,照片被剪了,妻子失忆了,自己在原本是家的地方无所适从,却还是要面对一个个去火车站等待自己的日子。

电影的名字是《归来》,但其实陆焉识的归来只是影片中轻描淡写的一笔,但也可以说,整部电影都是陆焉识漫长的归来的过程。人可以回来,但是生活却迟迟无法回到正轨。我们不禁设想,其他被平反的人的生活会怎样,其他死于文革的人,他们的亲人的生活又将怎样,现实也许远比影片中残酷。说到底,文革不是简单的毁了一代人的生活,或是发展暂停了十年,一切消逝的都永远消逝了,什么也无法回来。

对于陆焉识来说,人生的意义从学术的自由,到在流放地苟活,最后成了陪伴自己爱着的人,他不管不顾,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得到或是选择放弃。对于冯婉喻来说,等待就是她生活的全部,过去的那个陆焉识再也回不来了,她也只有等下去。陆焉识的爱情是穿越大半个中国只为看妻儿一眼的雄壮和甘愿默默陪伴在失忆妻子身边的卑微,而冯婉喻的爱情则是模糊的回忆和一封封信,钢琴和日历,火车站最后关上的铁门。真正的爱情是什么?人又应该怎样活着?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拥有这样的爱情就已经是人生的幸事,能够在那个时代活下去就已经需要耗费全部力气。这当然不是一个单纯的”女主失忆之后男主深情陪伴“的故事,它也包含了某种警示:爱情本不应当是这样,生活本不应当是这样。

影片以一个等待戈多式的结尾结束,很多年后,大雪中,他们等待。痛苦的源头和去向都已经消失了,痛苦本身却需要无穷无尽的时间来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