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引
![その声は、我が友、李徴子ではないか?🌑🌒🌓🌔🌕](https://neodb.social/media/profile_images/2024/2/24/EnMszaeeH93a_IPex8XI3fPpmOk.jpeg)
2022-01-08
小雅皇华之诗,言使臣遍咨于忠信之人,左传所谓五善、国语所谓九德是也。
引自《魯序》(时乾隆元年丙辰仲秋,会稽弟鲁煜拜序)。
然未有海外澒泞之壤、人物俶诡之乡,元元本本、堂堂正正,视之如指螺掌壑,当下可信;则台海使槎录,洵为第一等书矣!煜闻先生之言曰:「余之订是编也,凡禽鱼草木之细,必验其形焉,别其色焉,辨其族焉,察其性焉;询之耆老、诘之医师,豪厘之疑,靡所不耀,而后即安」。嗟乎!
引自《魯序》(时乾隆元年丙辰仲秋,会稽弟鲁煜拜序)。
诗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先生有焉。皇华于原于隰,无不光明;使臣于远于近,无不周遍;先生是书儩之矣。
— 臺海使槎錄 来自 黃叔璥
引自《魯序》(时乾隆元年丙辰仲秋,会稽弟鲁煜拜序)。
『琉球国在泉州之东,有岛曰彭湖;烟火相望,水行五日而至。旁有毘舍耶(一作那)国,语言不通,袒裸盱雎,殆非人类。喜铁器。临敌用镖,镖以绳十余丈为操纵,盖爱其铁不忍弃』(文献通考)。按彭湖东南即今台湾,其情状相似,殆即毘舍耶国也。
『台湾于古无考,惟明季莆田周婴着远游编载东番记一篇,称台湾为台员,盖闽音也。然以为古探国,疑非是』(台湾随笔)。
『台湾,海中番岛,名山藏所谓:「乾坤东港华严婆娑洋世界」;名为鸡笼。考其源,则琉球之余种,自哈喇分支,近通日本,远接吕宋,控南澳,阻铜山,以彭湖为外援。明万历间,海寇颜思齐踞有其地,始称台湾』。『思齐剽掠海上,倚为巢窟;台湾有中国民自思齐始。思齐死,红夷乘其敝而取之;葺草为田,民知树艺。顺治辛丑,郑成功金陵挫败,厦门不守,袭而有之。迄康熙癸亥,归我一统。其民五方杂处,非俘掠之遗黎,即叛亡之奸宄,里无一姓,人不一心。溪深林茂,易于伏莽。山海气湿,又多雾露水土之害。其番喜酒好杀,无姓氏,无岁月,无冠履衣服之仪,无婚嫁丧葬之礼,不知法纪;抚御或失,急之则变生肘腋,缓之则俗敝人顽』(蓉洲文藁)。
『吏科都给事中王家彦疏:「闽省海壖,地如巾帨,民耕无所,且沙砾相薄,耕亦弗收,加以年荒赋急,穷民缘是走海如骛,长子孙于唐市,指窟穴于台湾』(春明梦余录)。
引自《卷一・原始》。
台之星野,莫录其详。然既系于闽,则宜从闽。闽盖禹贡扬州之域,天文牛女分野。按牛女于辰为丑,银海之属,星纪之次。银海,元武象也;星纪,吴越分也。刘向曰:「吴越属斗牛女分」。晋、隋、元志:「吴越,其辰在丑」。说者谓:「台在泉州之穷南,去福州远甚,不宜为银海之属;又在漳州之极东,去吴越远甚,不宜为星纪之次」。遂以台分野,当在女虚之交者。虚,元枵之次,在子之辰。以台之稍迤而东,疑其越次越辰,亦坐井之见。今以近事考之,明时彭岛统于泉;泉为牛女,则台无可疑。以近地考之,台海西界于漳,南邻于粤,北则闽安对峙,漳分野视闽,而粤分野视漳,台之壤接,独不属牛女乎?唐僧一行有云:「星纪当云汉下流,百川归焉;故其分野,自河南下,穷南纪之曲,东南负海为星纪」;则台宅东南,仍属牛女,又与一行之说相符。(岛上附传)
引自《卷一・星野》。
台湾为土番部族,在南纪之曲,当云汉下流;东倚层峦,西迫巨浸;北至鸡笼城,与福州对峙;南则河沙矶,小琉球近焉。周袤三千余里,孤屿环瀛,相错如绣。
引自《卷一・形勢》(「臺灣」部分,後文有「澎湖」部分獨立焉)。形容臺灣地勢可云「相错如绣」「形似弯弓」若者。
『海中孤岛,地在东隅,形似弯弓』(台湾纪略)。
引自《卷一・形勢》(「臺灣」部分,後文有「澎湖」部分獨立焉)。形容臺灣地勢可云「相错如绣」「形似弯弓」若者。
『鸡笼山岛,野夷亦谓之东番。万历四十四年,倭胁取其地,久之始复国。东番诸山,其人盛聚落而无君长;习镖弩,少舟揖。自昔不通中国』(方舆纪要)。
引自《卷一・形勢》(「臺灣」部分,後文有「澎湖」部分獨立焉)。
台湾处大海之中,地形坐东南,面西北。自东北而至西南如列屏,为中国江、浙、闽、粤四省之外界。西北近海多平地可耕,土番及人民聚落以数百。
引自《卷一・形勢》(「臺灣」部分,後文有「澎湖」部分獨立焉)轉引《福建海防志》部分。
『东宁,缘高邱之阻以作屏,临广洋之险以面势;无仙踪神迹之奇,无楼台观宇之胜。有山则顽翳于蔓草,有水则卤浸于洪涛;鹿豕狸鼠之所蟠,龙蛇蜃虺之所游。夫既限之以荒裔,而求天作地成之景,皆无所得』(蓉洲文藁)。
引自《卷一・形勢》(「臺灣」部分,後文有「澎湖」部分獨立焉)。
『三十六岛巨细相间,坡陇相望,有七澳居其间。大约有土无木,土瘠不宜禾稼,产胡麻、菉豆,山羊尤多。居人煮海为盐,酿秫为酒,采鱼虾螺蛤以佐食。土商兴贩,以广其利;贸易至者岁常数百艘,为泉外府。至元末,置巡司于此』(元志)。
引自《卷一・形勢》(「澎湖」部分)。
「有土无木,土瘠不宜禾稼」云。
水至彭湖漸低,近琉球謂之落漈。漈者,水趨下而不回也。凡西岸漁舟到彭湖已下,遇颶風發,漂流落漈,回者百無一。(《續文獻通考》)
上文引自《卷一・形勢》(「澎湖」部)。
漈,《玉篇》釋爲「水涯也」。 又有「海底深陷處」義,即此《元史》所云者。又參見《臺灣生熟番紀事》〈臺灣生熟番輿地考略〉篇書證。 又我閩甌鄉談有云百丈漈(在文成縣)、白水漈(在永嘉縣甌北鎮)、樓坑漈(在永嘉縣金溪鎮)若者,瀑布也。 未知此三者同源耶?恰同形耶?
按,今福州城內已不知有「漈」,祇呼「瀑布」;言「某某漈景區」時,方以祭音呼之。蓋此詞之於榕腔也不能產(unproductive)矣歟。於乎,但求諸野!
『彭湖岛在琉球国,水行五日,地近福州、泉州、兴化、漳州四郡界;天气晴明,望若烟雾』(明一统志)。
上文引自《卷一・形勢》(「澎湖」部)。福建目線下的臺灣。
『福州海中有彭湖岛,相去三千里,晴日仿佛可见;有参将领兵驻之。自福州顺风而往,不半日至也』(玉堂荟记)。
— 臺海使槎錄 来自 黃叔璥
上文引自《卷一・形勢》(「澎湖」部)。注意「海中」一詞用法。
台地诸山,本无正名,皆从番语译出。
上文引自《卷一・形勢》(「澎湖」部)。
洪武五年,汤信国经略海上。以岛民叛服难信,议徙近郭。二十一年,尽徙屿民,废巡司而墟其地。继而不逞者潜聚其中;倭奴往来,停泊取水,亦必经此。嘉、隆以后,海寇曾一本等屡啸聚为寇。万历二十年,倭犯朝鲜,哨者云将侵鸡笼、澹水,于是议设兵戍险。
引自卷二「武备」部。原文转引自《方舆纪要》。
后垄一港,与南日对峙,即兴化港口也。后垄而上,一百二十里为竹堑社,对海坛镇。竹堑而上,一百五十里为南嵌社,对峙关绷,即福州、闽安港口。自南嵌至上澹水七十里,对北胶;澹水至鸡笼三百里,对沙埕烽火门:皆浙江省界也。
引自卷二「武备」部。原文转引自《东宁政事集》。
偷渡来台,厦门是其总路。又有自小港偷渡上舡者,如曾厝埯、白石头、大担、南山边、镇海、岐尾;或由刘武店至金门、料罗、金龟尾、安海、东石,每乘小渔船私上大船。曾厝埯、白石头、大担、南山边、刘武店系水师提标营汛,镇海、岐尾系海澄营汛,料罗、东石、金龟尾系金门镇标营汛,安海系泉州城守营汛:各汛亦有文员会同稽查。余有清台地莫若先严海口一疏。
引自卷二「武备」部。
『东西洋通贩诸国:西洋则交趾、占城、暹罗、下港、加留吧、柬埔寨、大泥、旧港、马六甲、哑齐、彭亨、柔佛、丁机宜、思吉港、文郎、马神,东洋则吕宋、苏禄、猫里务、沙瑶、吶哔啴、美洛居、文莱、鸡笼、澹水』(谈荟)。 『明给事中何楷疏:「台湾在彭湖岛外,水路距漳、泉约两日夜。其地广衍高腴,可比一大县;中国版图所不载。初,穷民至其处,不过规渔猎之利已耳;其后见内地兵威不及,往往聚而为盗。近则红夷筑城其中,与奸民私相互市,屹然成大聚落矣』(春明梦余录)。
引自卷二「商贩」部。
康熙二十五年,台湾平,设郡县。其王耀汉连氏、甘勃氏遣陪臣宾先吧芝复奉表进贡。表词有云:「外邦之丸泥尺土,乃是中国飞埃;异域之勺水蹄涔,原属天家滴露」云云。
引自卷二「进贡」部。原文转引自《池北偶谈》。 引文既毕,作者注云:
荷兰国最称富饶,乃遇风至台,假地于倭,虎视盘踞,大有深心。迨何斌引郑成功袭台,力战不克而归。见我师扫荡郑逆,不觉詟服。
按「外邦之丸泥尺土,乃是中国飞埃;异域之勺水蹄涔,原属天家滴露」一句最绝。一个敢捧,一个敢接,各取所需也。
按,《偶谈》第十八卷原作:
荷兰国自康熙六年入贡,今二十五年。台湾平,设郡县,其王耀汉连氏甘勃氏遣陪臣宾先吧芝复奉表进贡,表词有云:外邦之丸泥尺土,乃是中国飞埃;异域之勺水蹄涔,原属天家滴露云云。
按:本笔记时间为伦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