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全是吐槽)

麦子不知所云
麦子不知所云 @wheat13
九零后 - 评论

个人声明:不针对任何人,只针对这部电影。全是吐槽,不要来杠。

看的点映。

我的心理活动:看开头,emmmm但老人们都蛮可爱的,给三星吧;中间,两星吧…………;看完出来复盘,越想越气,要写评论吐槽的那种气。

“西南联大“是个非常好的题材,曾经看《无问西东》,仅是一些片段,都深感那个时候人们的不易和对知识的渴求。再后来有纪录片,有书……所以对于这部电影我抱有的期待还蛮大的,想着这么好的内容,再砸也砸不到哪去吧。

Ok Fine…

说几个感受很深的大问题。

1.不知所以的空镜

简直是莫名其妙!讲扬州就给一堆扬州的航拍/特写/各种空镜,还都是现代的,讲云南给一堆风土人情少数民族镜头,不知道的以为自己进了什么旅游节目……很多现代的镜头真的没必要,哪怕是以前的老照片那也是历史资料,要看现代空镜我不知道自己去吗?

2.配图和旁白,duck不必

特别特别大一个问题是引用的堆砌,突然就来一段作品摘抄,读得吧也就很普通,特别出戏。摘抄就算了,还要配一张画的图,都不是本人。

举个例子,说杨振宁和邓稼先两个成了好朋友,在联大老爱一起背诗,背《吊古战场文》。电影的展现是什么呢,是用非本人旁边读了一段杨振宁的《邓稼先》外加那首诗,配图是一副两个人在树下的画(倒也不像)(也可能是gif)。既然这部电影采访了杨振宁,要不至少让杨先生本人来读好不好啊?!(《吊古战场文》甚至出现了好多次,我在看什么,中学语文教材配套视频么?)

对,电影里除了凑空镜,就是这样凑画儿和旁白。还有突然插入一段沈老的文字,那个声音真的好出戏………

而且,里面引用了大量西南联大学生的回忆录(也是旁白念),而这些引用只标注以“学生回忆”,连学生的名字都不给一个……不出名就不配拥有名字吗??

还有,更无意义的是会突然旁边读一段他们的国文课或者英文课里的课文………英文课里的课文可能还是用中文念的……这都啥啊,我想看书我自己不会买吗?!

3.非常破碎

看完我觉着吧,和西南联大的联系在哪呢,唯一的联系就是这群人取交集,他们都读过西南联大。看完对西南联大的历史也好,对这群学生的过去和发展也罢,并没有加深什么了解。非常浅显,是一本书开头几段就能说完的程度。

而后半段,时间线到了西南联大结束,电影居然还有四十分钟?!讲什么呢,讲大家的成就,讲留学生纷纷回国,六七十年代的时间点放在那里却只字不提苦难只讲成就,但凡知道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的人,都会觉得非常讽刺吧………然后突然就跳转到校庆,讲话,特写。哇哦,不是“重返西南联大”么?!

就,很多东西不好聊,那咱就不聊,没有必要提出来又空一大坨。

而且!说回第二点,就算是校庆这么现代了素材很多了这样的时候!都给了一堆空镜!?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是几个大问题。

虽说这部电影很可能就是任务片,献🎁的,但是也不至于拍成这样吧?隔壁《觉醒年代》也献啊,虽说对女性刻画不太行但好歹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吧。这部算啥呢,采访记录拼接+空镜堆砌+无意义旁白。

我相信西南联大有很多可供挖掘的东西,不仅仅是我们知道的这些人,很多时候纪录片也好文字也罢,不正是为了挖掘出我们很多人不知道的人事么?哪怕把引用的学生回忆录的“学生“点出来呢?

海报上说,“重返西南联大”,但我在这部电影里没有回去到任何地方、任何时候。

唯一可取之处在于采访对象们本身的个人魅力。杨振宁说“国文课不太成系统”的下一个镜头就是许渊冲兴致勃勃说“这是最好的国文课!”这个就很好玩儿。许老真的好好笑,吐槽巫宁坤法文不好,说自己考99他考6.70哈哈哈。等等。

采访里先生们所言都很好,很厚重,这大概就是这部电影唯一可打的一颗星吧。

还是要说,气死我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