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上周,Netflix 推出了互動式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你玩出幾星評價的結局呢?


《黑鏡:潘達斯奈基》是一部巧妙結合「互動式電影」、「多重結局」和「探討自由意志」要素的作品。

雖然新鮮有趣,但是個人認為互動式電影無法成為主流,理由有三:

  1. 製作成本高,而且破解的難度不高,盜版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2. 無法在電影院上映,少了一筆主要的收入來源。
  3. 觀賞體驗差,對於下班只想躺在沙發上、或是邊炒菜編追劇的小確幸來講,中斷 10 秒這個 MI(Movie Interface)MX(Movie Experience)不是很好。

而且互動式電影走到極致,其實就是被稱作「第九藝術」的電玩遊戲,這讓互動式電影的角色定位有如「有聲書」般尷尬。

電腦繪圖的虛擬角色已經可以亂真
回到《黑鏡:潘達斯奈基》的主題,也許人類並不存在什麼「自由意志」。

什麼叫自由意志?如果說我想要什麼就可以去追求什麼,那我就是自由的嗎?錯了,這不叫有自由意志。大猩猩、小狗和鸚鵡也可以想要什麼就去追求什麼,這沒什麼高級的,只不過是被慾望驅使。

實驗證明,人的慾望並不受意識控制,而是意識受慾望控制。

科學家用「功能性磁振造影」,觀察受驗者的大腦。結果發現,在受驗者做決定的幾百毫秒之前,在他還沒有意識到自己要怎麼選擇之前,科學家就已經可以透過大腦成像圖,提前知道了他會怎麼選。

不但可以先一步「知道」你想幹什麼,還可以進一步「控制」你想幹什麼。

科學家在老鼠大腦中插入三個電極,然後實現了遙控指揮,讓牠直行、爬樓梯或繞著轉圈,怎麼都行,跟遙控玩具一樣。

這對老鼠太殘忍了?但是科學家控制的其實是老鼠的意願。你看到的是老鼠被遙控,而老鼠自己的感覺是想去哪就去哪,非常快樂。那麼,老鼠還有什麼「自由意志」可言呢?


許多科幻作品都在探討「機器人是否存在意識」的問題,例如《西方極樂園》和《銀翼殺手》。

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反過來想,意識也許只是一種精神污染(函數副作用 Side effect),人類不屬於純函數(Pure 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