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两人的赤子之心
以前常常看到"赤子之心"这几个字,不太理解,把"赤"理解成血液那种红色,错解成红色的跳动的心脏,由此衍生出一种朦胧的印象——热烈而真诚的性格。读完这本书,仔细又砸摸了下,才慢慢品出来赤子的意思来。
翻遍全书,傅雷只有在一处,直接谈"赤子之心"的涵义:
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暇,指清新,而且还指爱!(傅雷1956年2月29日信)
注意这里的“清新”,不是我们现在讲的“小清新”的清新,而是和纯洁无暇类似,类似于婴儿的心地;这里的“爱”,是与作曲者间强烈的共鸣。此处上下文是,傅雷跟傅聪讲,对艺术作品认识有三个层次,感性认识(即初步印象,大概认识),理性认识(分析作品,掌握本质),感情深入(深刻的内心上的共鸣,“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在这里傅雷大谈第三个层次,感情深入,也就是上面他说的“爱”,用最真实的心灵去感受作品。他后面紧接着又说:
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因为不够真诚,一切都在嘴里随便说说,当作唬人的幌子,装自己的门面,实际上只是拾人牙慧,并非真有所感。(傅雷1956年2月29日信)
另有一处,傅聪写信,说到他在波兰的一次音乐会后,朋友的夸赞:
她说我的音色变化是一种不可学的天赋,萧邦所特有的,那种忽明忽暗,那种细腻到极点的心理变化。... 她说:“这种天赋很难说来自何方,多半是来自心灵的纯洁;唯有这样纯洁到像明镜一般的心灵才会给艺术家这种情感,这种激情。” 这儿,她的话不正是王国维的话吗:“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傅聪1955年1月16日信)
傅雷回信道:
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想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傅雷1955年1月26日信)
到这里,“赤子之心”的涵义,已经有了轮廓了。赤子本来指婴儿,赤子之心,大概是,纯洁的、真诚的、无俗念的心灵。
傅聪引的王国维的“赤子之心”那段话,是王在人间词话里讲李煜的。有趣的是,傅聪弹了很多肖邦,他还把李煜的词和肖邦的音乐做类比,傅聪、肖邦、李煜都有流亡异国的共同经历,都是艺术家,都带有一丝悲伤的气氛。这些共性,让傅聪能够与肖邦和李煜的赤子之心“想接相契相抱”
傅雷和傅聪是很像的。在我看来,他们都是“译者”,不是“作家”,一个把法语文学翻译成中文,一个把作曲家的作品演绎出来给现代观众听,都是去演绎他人的作品,辅以自己的理解。他们说自己,虽然差了一代人,但是精神上都是五四那一代的青年。正是这些种种相似,赤子之心于他们二人,是一样的。
不过在旁人看来,会有痴、傻的感觉。傅聪的一则轶事是,他晚年回国在国家大剧院演奏,演奏前试琴,弹得不过瘾,几次求调音师,“让我再弹十分钟吧”,弹了一个又一个十分钟。傅雷的赤子之心,在那个时代不合时宜,带给他磨难,把他引向了死亡。1957年反右的阳谋——“百家争鸣”——的时期,傅雷天真地想提意见:
(在北京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我们党外人士大都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倒是党内人士还有些胆小。(傅雷1957年3月11日信)
他随后就被打成右派,在人性上有些醒悟:
爸爸说他过去老是看人家好的地方,对有实力的老朋友更是如此,活到五十岁了,才知道看人不是那么简单,老朋友为了自己的利害关系,会出卖朋友,提意见可以乱提,甚至造谣,还要反咬一口,...(朱梅馥1957年12月23日信)
他天真地相信文革的政治宣传(我初看还以为他在说反话):
万万想不到建国十七年,还有残余资产阶级混进党内的分子敢如此猖狂向党进攻。大概我们这般从旧社会来的人对阶级斗争太麻痹了。(傅雷1966年6月3日信)
就像卑鄙的人置疑一切高尚的动机,傅雷这样真诚直率的人,是无法想象这些政治运动之后的权谋运作的。读到一半时,我还不太理解傅雷的自杀,因为文字里透露出他是一个十分坚强、不悲观的人,忍住伤病去奋力工作,持续学习,一直给傅聪鼓劲。我想不到这么坚强的傅雷,为什么会决绝的自杀。后来才发现,他把政客的话用看艺术的方式去解读,当真去改造自己,充满希望地去建设新中国,认真提意见,突然之间,被打成右派,对新社会逐渐幻灭。高压的环境下,多元的艺术批判不被允许,朋友不再和他来往,身边没有人和他交流艺术,加上身体衰弱,经常要停止工作(他自言工作对他是快乐),连艺术这一避难所也很难躲进去。最后家中搜出来“反革命罪证”,成了那最后一根稻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至刚易折,这都是对他自杀的注脚。赤子之心成就了他,也毁了他。
所以我认为,1958年傅聪去伦敦,不回国,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回国的话, 他就算不成为另一个顾圣婴,音乐成就也会大打折扣:二十四岁到四十四岁的黄金年龄会白白浪费在政治运动中。留在英国,提升艺术能力,个人生活更幸福,改开后再回国给新一代人传授音乐心得,再来“给祖国做贡献”。
另外,傅雷的这些信,其精华在于对艺术的讨论,对精神境界修养的谈论,对中西文化之比较和剖析。傅雷作为父亲和丈夫,是有不少问题的,对儿子控制欲太强,对幼子的家暴,忽视傅敏的培养,与妻子间那种主仆的关系,婚内出轨,政治上被洗脑,这都是他的缺陷,其中一些是时代局限,一些是个人性格所致。不过相信会读书的人,能够分辨糟粕和精华,能够区分人的为人和其观点。
自己的那份赤子之心,希望我们都能小心地保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