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ht to expect

“Do you think we choose the times into which we are born? Or do we fit the times we are born into? ” – Lincoln
“You have a right to expect what I expect and likely our expectations are not incomprehensible to each other” – Lincoln
____
不愔歷史,談起林肯,只知他是一位為解放黑奴不遺餘力的總統,卻在成功廢除奴隸制度後被刺殺身亡。對於電影圍繞的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美國憲法第13號修正法案》、林肯政治團隊中的四大人物和南北戰爭等等,所知的都是皮毛,加上150分鐘的電影中有九成的時間都是長長的政治對白和詞彙,所以這電影絕對不是Steven Spielberg 易入口的那一類型。但縱使如此,這還是Steven Spielberg近年來最好的一套作品。
和他1993年的 “Schindler’s List” 同樣是人物的傳記,卻完全去掉了任何煽情的鏡頭。沒有黑奴被壓迫的場面、沒有戰爭的慘烈、更沒有失去兒子的悲痛場面,電影場景集中在議會廳中和林肯與幕僚議事桌上,以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的爭辯表達出當年解放黑奴的種種困難,同時側面描繪出林肯對平權理念的堅持和毅力,而身邊本是政敵的人如何被他感染。導演對林肯的刻劃可見心思,由形相上的轉化到對白上的雕琢,讓Daniel Day-Lewis 演活了林肯這一個角色。林肯由劇初到劇終,形相速老,可見為一國之首辛酸; 他的對白,嚴肅正經的政治討論與輕鬆的寓意小故事互相穿插,足見他的足智多謀與Charisma。導演也沒有刻意美化他,他為求達到解放目的,他也會買票也會威迫也會欺瞞,政治家會駛的手段他都會,而正正是這一種真實感,令觀眾感受到他當年到底是付出了當少的心血去為後世帶來平等的機會。
當然,演員出色是這戲成功的重要一環。Daniel Day-Lewis 不僅外貌像足了林肯,舉手投足之間的自信也充滿了身為一國總統的氣勢。而由David Strathairn演的幕僚Willian Seward也同樣出色,身為總統的左右手,他沒有事事順他的意,但倒是這一種真心關心他的幕僚一直支持他、陪著他。較為可惜的是,由Joseph Gordon-Levitt演林肯兒子的角色沒有足夠的發揮空間,他的fans 們倒是可能會失望了。
電影裡頭Lincoln 說: “Do you think we choose the times into which we are born? Or do we fit the times we are born into? ” 在這些年來的亂世生活中,我和身邊的友人近來常感慨生不逢時。我們不能選擇在最好的時代出生,我們亦愈來愈fit in 不了身處的年代。過去數年一直關心時事積極行駛公民的權利,可近半年來開始真的對香港死了心,慢慢覺得有了這麼一個政府,生活愈來愈過不得下去。148 年前美國總統林肯說 “You have a right to expect what I expect and likely our expectations are not incomprehensible to each other“,成就一個奧巴馬黑人總統,帶來「和諧是一百個人講一百句不同說話之餘而又亙相尊重」的世界; 但當狼先生連我們 “have a right to expect what I expect and likely our expectations are not incomprehensible to each other” 的right 都奪走的時候,我們除了能倒退成為奴隸外,面對一個連同性戀討論都不能on table 的歧視世界,我們還能成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