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问题的答案
作为一本文化理论专著,作者的文笔也太好了。
我认为对于一本书,作者能决定的部分只有50%,剩下就交给读者自己。换句话说,我们和作者本人都是这本书的创作者。
当我们看一本书时,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
首先是物理属性:这本书的重量大小你喜欢吗?它的封面有什么意思?它的内页装帧和纸张质量怎么样?它的字体和间距你读得舒服吗?如果你有书架,你打算怎么摆放你的书?(可能有客人看到你的书架,你摆在显眼位置的书表明了你希望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人)
其次是它的阅读属性:这本书写的怎么样?你在翻开前和阅读它的过程中是什么心情?你是在何时何地阅读这本书的?你在某个地点读这本书的时间段你在干什么?(它也许能帮你回忆起某些除了书的内容之外的事情,比如你在某地旅游的过程中看了某本书,这本书可能会令你想起一次愉快的旅行经历) 此外你在上面记下某些话语的时候(可能是批注,感受甚至是情话),在它转到下一个人手里时,某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就被建立起来。
上面的各种属性,很多时候电子书并不具有或并不强烈。这是对问题之一“为何偏偏要纸质书”的回答。
我喜欢一个比喻:你读过的书就像吃下去的食物,虽然很多都以汗液,粪便等形式排出体外,但总有精华的部分会永远成为你的一部分。
当我们读一本书时,我们不可能完整的记住它的内容。但是我们可以记住读这本书时的感受以及某些内容它们在这本书的什么位置,它能提供给你一种随时检索的安全感。(其它可见上述阅读属性)
既然你可以选择玩游戏,听音乐或者什么也不做,为何不把读书也作为你的消遣方式之一呢?不必要将其看做必须获取某样知识的的功利产品,是对一本书最大的尊重。这是对问题之二“为何总是忘记”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