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轮到你
对于香港这瓶美酒,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年份。
1967年的五月风暴,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与紧接下来的移民潮,却同时也诞生了优雅又闪耀的80年代。1997年的回归和金融风暴,2003年的SARS。香港离我越来越近,也让我看见越来越多的缺点。
2007年是一个隐藏的转折点,也许跟自由行的大规模开放有关。内地与香港的频繁接触往来,其中造成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可以预计的。可以说是因为香港的迟钝和对内地缺乏了解,才使各种误解和冲突在这个时候突然井喷。才有了后来香港对内地文化的评价急转直下的情况发生。
当然这并不是香港的错。在事情发生过后回想过来,才发现一切的一切,都是注定,都应是在意料之中的。当时所有的震惊与不解,都是双方缺乏了解的结果。
因为很可惜,内地与香港,双方都从未打心底地愿意了解对方,更不要提发自内心的欣赏。
然而这样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迫使双方都必须好好了解对方,这种压力对于香港来说更重。香港从一个单一价值观的社会(读名校,拿高薪),被迫走向了多元化。以“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对政治不感兴趣”为特点的香港人,也被迫把政治与文化纳入日常生活。
认识了世界的另外一半,也促进了对自身的省视。于是才有了集体怀旧:皇后码头、喜帖街、九龙皇帝、修顿球场、启德机场……这在9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当时香港的一切都是新的,即使有旧的,也是在不想被看到、不想被想到的黑暗角落。那时讨论得最多的,是半岛酒店的下午茶,丽晶酒店的舞会,浅水湾的沙滩,置地广场的华服美食。甚至在影像创作中,都走不出香港岛,连旺角都是边缘地带。(古惑仔占领的都是铜锣湾。尖沙咀是什么地方?没去过!)而现在,新界的双非儿童,将军澳的电视城,悲情的都市天水围等等,却大大占领了报纸版面。
2014年将会是另一个重要年份。香港已拥有很大程度的自我觉醒,她从一个由单一的、优雅的中产社会成长为多元的、大众的人民的社会。如果香港能继续发挥自身优点,并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那么她短时间的消沉和混乱将会被更加的辉煌和繁荣所取代。
俗话说共患难易,共富贵难。香港走到这个难以抉择的十字路口,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已经不足够。自我觉醒异常痛苦,但也是进步的必要条件。在这个时刻,才是真正由你掌握命运的时刻。香港第一次为自己,只为自己做决定,难得的机会,也是难以想象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