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跟市場作對;不能與世界隔絕
中國跟美國的貿易關係
因為美國購買中國商品是用美元支付的。中國出口企業收到美元以後,要將它兌換為人民幣,這就涉及匯率制度的選擇。並且中國的出口大於進口就有了外匯儲備。接下來中國可能對外投資,比如在非洲修建鐵路,就要把美元付到非洲。中國在非洲的投資除了經濟目標,還涉及中國的對外戰略和國際影響。這都與中國直接相關。
這 1 美元到了非洲以後,非洲國家用它買糧食,又流向了印度。印度雖然是個農業大國,但是基礎設施很落後,為了修柏油馬路,需要進口原油,這 1 美元就去了伊拉克。伊拉克盛產石油,但地區局勢不穩定,需要進口武器,就把這 1 美元花到了俄羅斯。俄羅斯的軍火商拿到錢之後,為了資金安全和保值增值,決定投資房地產,這 1 美元又來到了德國。
就這樣,這本書通過跟蹤 1 美元的全球之旅,把各個國家的經濟活動聯繫起來,向我們解釋了關稅、匯率、全球化等概念,同時展現了各個國家的經濟特色和發展難題,比如中國面臨的貿易戰、印度的貧富差距歐洲的老齡化等等。它不僅是我們瞭解經濟全球化的生動畫卷,也是反映中國經濟成就和風險的一面鏡子。
為什麼美元能成為全球流通的的貨幣,形成所謂的「美元霸權」?
美元成為世界貨幣以及國際貿易結算標準,是因為相信它的人最多,而這種信任是以美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為基礎的。
美元成為世界貨幣是多種因素造成的,既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等「硬實力」,又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軟實力」——簡單地說,就是「實力+魅力」的共同結果。
雖然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美國經濟實力相對下降了很多,但綜合實力還是遙遙領先,因此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居高不下。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的統計,中國 GDP 佔全球比重 18%,進出口貿易佔全球比重 15%,是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但人民幣在國際結算和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重僅為 2% 左右。相反,美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不到 1/4,但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的佔比接近 60%,在國際結算中佔比超過 80%。
即便有一天,中國 GDP 超越了美國,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依然很長。因為真正代表國家富裕程度的人均 GDP 想超越美國,還要更長的時間。
在美元主導的國際貿易中,中國經濟是如何崛起的?
在過去 40 多年的改革開放中,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創造了社會發展的奇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通過國際貿易,得到發達國家的跨國投資和技術轉移,並通過大量出口商品,完成了產業升級。在這個過程中,美元作為世界貨幣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投資效率,助推了中國發展。
印度在和中國的競爭中落於下風,最明顯的差距是基礎設施落後,政府效率低下,營商環境複雜。而這些方面,恰怡是中國需要進一步發揚的優點。
在中國經濟崛起後,人民幣能否挑戰美元的地位?
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人民幣國際地位有了提高,但還不能跟美元相比,甚至和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也不相配。這是因為在提供自由便利方面,人民幣離國際化的要求還有差距。中國要想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讓人民幣有成為世界貨幣的可能,還要在經濟增長和提高軟實力上繼續努力。
中國要想擺脫「美元霸權」的話,還需要作哪些努力,突破哪些障礙
首先是人民幣不能無條件兌換。
其次是人民幣匯率不能自由浮動。
最重要的條件是中國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