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真正需要争取应得的权利?
凯特·曼恩在她的新书《应得的权利》中将女性所面临的真实困境呈现出来,可以一言以蔽之——厌女性社会结构所导致的。
这里应得的权利可以这样理解,既成事实中是男性一直在寻求并且稳固自己应得的权利,而这种权利是建立在对女性的剥削基础上的,从婚姻家庭到职场文化,无一不蔓延着厌女的气息。
厌女症通常会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厌女行为者身上,然而我们更应该关注到被攻击对象身上,因为那个施害人并不是一个个体,厌女是一个社会结构性问题。
与之一起衍生出来的对于施害人的同情也自然归属于厌女,而这种心理的产生与男性认为自我的特权未被满足,或者将其视为应得的权利,基于此,才对女性进行贬低侮辱。
在作者所举的大量案例中,读者一定会讶异于女性的一生所遭受到的大量暴力和犯罪,没有医疗资格、强jian案被特别结案、被亲密伴侣杀害、禁止堕胎等等,这些令人窒息的案例不是个例,这是一种结构性不公正现象。女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被改造得缺乏应得权利感,甚至因为伴侣的“理应行为”而产生负疚感。
女性甚至有极大的可能失去表达认知权,在男性看来理所当然的权利,在女性这里却遭到怀疑,她甚至可能自己主动放弃这些与生俱来的权利。煤气灯效应作为一种心理虐待模式,这种疯狂想要控制女性的认知能力的手段居然被一次又一次地使用。在亲密关系中,煤气灯人认定自己才是那个受害者,而让真正的受害者失去认知的权利,他们以这种方式命令女性闭嘴。尽管有一墙之隔,而在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无论是煤气灯效应或是PUA,在很多男性看来都是有效控制女性的手段。
退一步,哪怕尚未上升到精神控制,厌女症也无处不在。而我们经常在网上能看到一些来自男性的恶臭言论,明明事实如此易懂,但他却偏要以另外有悖于逻辑的话语来诋毁谩骂,也许也是作者所说的”男性说教“吧,女性在具体表达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表达认知不应该是女性的权利,它应是男性的特权。一旦女性使用,便是在质疑男性的权威。
而女性堕胎问题可以说是政治游戏下的牺牲品,政客眼中并没有人权,只有利益关系。在讨论堕胎问题的时候,男性是隐藏的,没有人去要求男性约束自己的性行为。反堕胎者反而要求女性放弃掌控自我身体的权利,这只不过是一种虚伪的人道主义,而非真的敬畏生命。凯特·曼恩认为反堕胎运动的真正逻辑是他们不是为了保护生命,而是为了控制女性,为了强化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期望,那就是,女人要为指定的男人“提供”孩子。的确, 基于此,女性所受到的控制又多了一重,遭受到的厌女行为又增加了。
面对这一切隐性和显性的厌女机制,女性该如何在这个世界立足?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凯特·曼恩所寄予女儿的愿望也是一种对于未来所抱有的希望,女孩应该永远不要放弃自己应得的权利,我们有权利获得身体的自主权,有权感到痛苦,也有权表达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