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并无高低贵贱

2019-04-10 22:41:13<!--more-->
呆坐在小区的石桌旁,天空是浑然一色的蔚蓝,头上是极高大的银杏树,树冠随风招展,发出簌簌的声响,鼻尖有空气的咸味。前头是红砖砌成的凉亭,还有另几处石桌石凳。远处有小孩嬉戏,因距离远,传来的声响变成了低低的隆隆声。风一阵阵地吹,吹得云朵飘摇不已,时而挡住阳光,时而移开,所以面前这些景物的颜色一会儿明艳,一会儿低沉。
这个下午看完了《人生的枷锁》,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有三四年,终于读完了。
记得第一次翻看这本书时,一开头就是小凯里母亲的去世,文字是一句句平直的描写,我读着却觉得肝肠寸断。统共16页的情节,天真的孩子不知道母亲去世的含义,母亲临别前硬撑着给孩子留下遗照,我几乎都是泪眼朦胧地看过去的。
第二遍大约看到凯里上了学,瘸腿在学校受到讥笑和欺凌,凯里虔诚祈祷的章节。作家所写的自传,似乎都少不了这些,在脑海中,我有点把这本书和《大卫·科波菲尔》混淆了。
第三遍看到凯里去巴黎学画。人生的枷锁是什么?文里起初是宗教,凯里放弃了虔诚,于是没有进牛津大学,而去德国留学,回来后,听家里安排去学会计。后来因为想追求艺术,又半途而废,去了巴黎学画。
读的时候,没有想很多。回头来看,青年时光的迷茫和动荡已是很轻松愉快的事情了。
“大多数自杀的人是因为没有钱。”
第四遍看到凯里决定学医。他在巴黎意识到自己没有天赋,竭尽全力也最多是二流货色,于是又换了行当。
他对大伯说:“我学会了看手,以前我从没有看过。我还学会了借天空作背景观察房屋。我还懂得了影子不是黑色的,而是有颜色的。”
看得我特别想笑。我也学过一点点素描的。
第五遍就是这次。从昨天看到今天。从第五十四章看到第一百二十二章。看完了。
从学医,到财务困境,到无可奈何地在商店磨了两年。到经历死别,巴黎时结识的前辈克朗肖的死,曾敬仰的友人海沃德的死。
但总归来说,还是贫困令人悚然。
我无比惊悸地想到,我自己这月还没挣一分钱呢。学业、工作、职位,这些东西确实是安身立命之本。看到凯里饿着肚子,在公园长椅上度过一周,脑海混沌恍惚,再回想之前他花钱的时候那种不管未来的心情,不由得也戚戚然。
大伯的死带来了遗产,让凯里继续医学学业。这个时候,他看到的人生已经不再是艺术……艺术,比起真实的生活状态,有多缥缈虚无啊!
最后凯里得偿了一种平凡的幸福,而且并不是经过困苦奋斗、遍尝险阻、绝境逢生的幸福。而是唾手可得的,结婚生子的人生幸福。
有人说:……“所有人的平庸一生”。我不认同,这本书不是在讲残酷的,也无意于残酷。
结局只是在说,人生并无意义,所以爱自己所爱的,做自己真心想做的。
写到一半的时候,碰上小区已熟悉的小朋友放学,到他妈妈家吃饭,吃了好吃的炖腊肉和竹荪。然后又陪小朋友玩。
我和他妈妈已经熟悉得加了微信,成了朋友。她有她的幸福,她的道路,或者用毛姆的话说,“人生的格局”。我有我的,还未定形的路。
无论如何,幸福就是个人满足自我的需求,幸福本身并无高低贵贱,并无贫富好坏之分。
以及,常常和这位年长我数岁的女性谈话,再次确认,从生活中所看到的丰富真相,百态人生,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