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是什么物语

Dgnic
Dgnic @Dgnic
黑森町绮谭 - 评论
  • 该文 2021年 5月26日上午8:56 首发于Steam评论区,豆瓣仅做记录之用,不予评分。
  • 评测时游戏总时长为 8.6 小时,推荐。(Steam记录)
  • 喜欢我的评测, 还请到Steam支持一下: Steam 社区 :: Dgnic :: 评测 Tales of the Black Forest (steamcommunity.com)
  • 文章可能持续更新,如有更新会在文末分割线标注,不会直接覆盖删减。
  • 评测极其主观,但非常欢迎加我 Steam 好友,交流你对评测的想法,或者分享对游戏的体验。

我一直觉得,拾英工作室身上带有一股独特的文艺范。 年初的《烟火》是这样——飞鸟投林、春风化雨,行云流水的文笔下隐藏着朴素的理想主义。 这次游玩工作室早期的作品《黑森町绮谭》,也深切地感受到,其受到的关注虽不及《烟火》那么大,可那股子文艺范确实一脉相承——如同岁末严冬的冷峻背景下,流转其中如三月清泉流淌的诗味。

好像缓缓翻开一本日本文学,于是瞬间被拉到那个国度,那一切都从虚幻泡沫里破裂的九十年代。 残酷与爱的议题,最浓郁的浪漫物语,《黑森町绮谭》作为拾英工作室的处女作,依旧成为了我心目中的优秀答卷。


  • 妖怪物语出逃时 -

前段时间通关老《仙剑》,还在夸赞这志怪味真是不可多得,没想到一转眼,《黑森町绮谭》也给了我一个惊喜。 正如游戏名,游戏讲述的,就是围绕着日本小镇——黑森町发生的一系列奇妙物语。

女主人公希原夏森本乘坐在回家的电车上,一眨眼却发现自己坐在车站的一张长椅上。而这个车站的站名,不是她放学路上会经过的任何一个地方,而是她儿时居住过的城镇黑森町附近的一个村落。 突然出现在眼前的白发少女告诉她,她身负诅咒的,而离开的道路与一切的真相,就藏在她许久未到访的黑森町中。 于是,为了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她就这样和突然出现在面前的白发少女踏上了旅途。

在这趟旅途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妖怪会悉数登场,逃婚的狐狸小姐、爱恶作剧的稻草人、想为心爱的人类奏上一曲的钢琴灵…… 就像人类邮箱里可以藏着房间一样,一个不为人类所知晓却有声有色的妖怪世界,在我们面前拉开了幕布

正如我所说,地方独特的文化与故事最令我着迷,而《黑森町绮谭》在这一块上称得上是着墨细致—— 登上传说中会出现的幻影列车、探寻当地浓厚的宗教信仰,再或者用太阳雨救活枯木、参与到丰神祭之中,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独特又迷人。 好似世界一角真的存在着这样的地方,也拥有着这样的文化,而也就由我们,有了这样的故事。

诚然,游戏也有不少毛病——例如主人公回到过去的能力设计得太过简单,围绕该能力的后续故事又接近于无,难免会让人觉得不够深入,或者是关于丰神与诅咒的部分讲得过于模糊,玩完之后依旧迷迷糊糊——可我依旧觉得,《黑森町绮谭》是优秀且成功的。 在有效的流程内,它依旧打造了这样一个如梦般绚丽的妖怪世界,而每一个出场过的人物,它也做到了有头有尾交代清晰,制作组的用心与否可见一斑。

当然,还有拾英的作品里不可或缺的,隐藏在厚厚的黑森之后的,沉重的现实。


  • 沉重的引力,轻盈地跃起 -

注意:之后的内容以游玩体验为主,可能涉及剧透,建议游玩后观看。

游玩《黑森町绮谭》会有一种奇妙的矛盾感。 故事一面是极尽绚丽的妖怪物语,另外一面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恐怖暴行,我们就像走在花海与黑森之间的狭隘小道上,两端的风景截然不同。 经济危机与恐怖袭击,搭构在这沉重的背景之上的故事很多时候并不呈现温暖的状态,而是一直弥漫在淡淡的哀伤中。

《黑森町绮谭》没有简单地去书写三段完全架空的妖怪物语,而是选择了充斥着物哀美——相当日本文学的灾难后故事。 所以我们最后游玩到的是这样的故事——暖色的猫咪咖啡厅背后牵扯的故事是被杀害的列车员小姐、剧院盛大的妖怪丰神祭与被粉丝残忍毁容的裂口女,还有关乎主人公自己的——经济危机导致的——千千万万人的下岗与人间惨剧。

很悲痛是吗?是这样的,《黑森町绮谭》并没有回避那些沉重的痛苦。 可就像那个因为能看到妖怪被孤立,却依旧选择了善良与热爱的波波头女孩一样,面对沉重的现实,我们依旧可以选择轻盈地跃起。

一心一意抱怨生活报复社会的家伙会成为终将被打败的反派,而那些成为骨骸的存在,也会开满鲜花化为向前的道路。

《黑森町绮谭》是有一个沉重的背景,可我们一路游玩到最后,却依旧能看见游戏传达的内容覆盖着暖色。 当重新回忆起自己由于拦住持刀的凶手被刺杀致死,依旧不去选择遗忘而是铭记时; 当为自己的罪行撒下忏悔的热泪,最后毅然决然选择用生命弥补过错时; 当面临着恐怖袭击、经济危机等普通人无法回避的痛苦,却更加珍惜周围的一切时: 也许漆黑一片的森林,也有了它的意义。

就像宫崎骏在《幽灵公主》企划书里写下的那样—— “我们描绘憎恨,是为了描写更重要的东西。我们描绘诅咒,是为了描写解放后的喜悦”。

我们一路跌跌撞撞,却仍为世间的美好践行,那才是真正绚烂的物语,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