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武汉日记》随感

『飛鳥與魚』
『飛鳥與魚』 @zhimoshang
方方武汉日记 - 评论

1、对方方进行攻击的极左分子,那些以国家为荣,觉得方方日记让国家蒙羞的人,会不会永远意识不到自己随时可能变成像武汉疫情失去家庭的普通人。那些阻止国际记者关注国内人权事件的人和拉着英文条幅站在银行门口被殴打的人,会不会是同一个人的昨天和明天?<br> 2、除了政治立场,对方方的攻击是不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直男的厌女思维,这种看不起女人的思想在对方方的攻击中表达出来,可能会让他们有快感?<br> 3、方方一直紧抓着不放的是是对官员的追责问题。好好阐述了引咎辞职这一可供武汉为官者选择的下台方式。强调了在专家到访武汉后“人不传人”以及任由各种演出开会聚会进行造成了枉送了多少人命,直指武汉官方、主要是卫健委的失职。<br> 4、3.5 日的日记提到了周恩来、雷锋和遇罗克。遇罗克讲的是常识,“常识是深刻中的深刻,比如,人生而平等。”<br> 5、在刚封城不久就讲到了官场逆淘汰、空讲政治而不实事求是、不让人讲真话的恶果都会由老百姓一一尝到恶果,非常有预见性,或者这也可以说是常识?<br> 6、 讲到了两会传统。“不瞒说,我在湖北,从1993年开始参加两会。由省人大开到省政协,整整25年。我太知道两会前后各部门会处于什么状态。为保证两会顺利召开,所有负面信息媒体都不允许报道、而各部门到了那个时候,几乎也没什么人做事,因为领导都去开会了。这一次,同样如此。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市卫健委停报感染人数的时间,与省市两会时间几乎完全同步。这不是偶然的巧合,也不是故意而为,而是习惯性动作。这一习惯,甚至不是这几年养成,是多年就有。多少年来,各部门都会把相关事情压到两会之后再办,而媒体多少年来,为保证两会顺利召开,从来报喜不报忧。干部习惯了,记者习惯了,领导习惯了,百姓也习惯了。押后办理工作,压下负面消息,大多时间都没发生什么意外。”建议调整两会时间,错开传染病高发期。<br> 7、“检验一个国家文明的尺度,是对弱势群体的态度。”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对武汉上海疫区人民的关注,昨天可能是由于疫情受损害的群众,今天可能是 LGBT 群体,明天可能是被银行吞掉存款的户主,后天可能是被欠债无法获得报酬的民工,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永远不成为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才是国家文明进步的表现。<br> 8、“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出自方方。<br> 9、武汉的封城也引起了不少次生灾害,很多人因为疫情防控的手续延续急性病的治疗,只是在武汉,因为死于 COVID-19 的人远远多于其他而没有受到太多关注,但到了2022 上海,病毒伤害力弱很多,就倒了过来,太多人因为医疗资源极度紧缺及无法等到核酸检测结果而死于其他本可以救治的病。武汉有方方傲骨,上海要不起。 10、“若提及人民,人民在他们眼里是个零。他们只需对上司负责就可以了,因为他们的位置是上司决定的,跟人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当官的不管人民,因为人民并不能决定他能不能继续当官。<br> 11、“武汉的领导要求人民向党和国家感恩。真是奇怪的思路。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它的存在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相反。不明白领导们天天学习,怎么学反了向?”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