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之道贵在无愧本心

  1. 轮回与镜像,即使后传也是前传

1.1 琅琊榜和风起长林 琅琊榜是由衰到盛, 小梅一路开挂,战无不利,终于扶靖王上位,为赤焰军和祈王平反。 风起长林是由盛到衰。 前者是个童话,王子战胜恶魔,得到皇位,接下来应该是国富民安幸福快乐一辈子 后者是个历史故事,原来要维持幸福这么难。最聪明最厉害的角色,拥有两代皇帝的信赖,官高权重,家庭温暖和睦,父慈子孝。幸福,似乎没任何理由,不继续下去。然而就真的家破人亡,衰落速度之快之彻底,让人由不得不愤世嫉俗,叹世道不公,叹世事无常。谁承想这么板上钉钉的衰亡之相也可以在一集(36)之内做了大反转。观众们一时间醍醐灌顶,霎那间万事清明坦荡。编剧导演原来从来就没有放弃梅长苏在一里面那个海晏河清的理想,耐心的等了三十六集才告诉我们。

1.2 萧家与林家 有人开玩笑说靖王家三代都是祈王家的迷弟。 靖王->祁王 大酒窝皇帝->长林王 元时小皇帝->平旌

昨天等更新等得无聊开始重刷琅琊榜,才发现,其实是四代皇帝都是四代帅府少帅的迷弟 大梁老皇帝->林燮 (从小就是好友,“当年五王之乱时,林燮率300骑兵,力保皇帝登基;金陵大乱,林燮千里勤王,血战三日,平定金陵”) 靖王->林殊 大酒窝皇帝->长林王 元时小皇帝->平旌

而林燮当年也曾“游历江湖化名梅石楠,与琅琊阁主大战三天三夜,曾经搭救了还是医女的静妃。” 平旌几乎很快就要步林燮后尘了。所以他无论如何不能在勤王之后留在皇帝身边重蹈赤焰军的覆辙了。

1.3 上师和元启,学渣的逆袭 如果说林殊和平旌是一个镜像,平旌的种种补全了我们没有看到的梅长苏的前世。 同理,元启其实是上师的镜像。元启的一步步黑化就补全了我们不曾知道的上师的黑化过程。前半段上师跟平章就亲情的角力,对应了后半部元启和平旌纠结于家国大义。上师赌平章最后会为了自己放弃平旌;元启赌平旌会因为被冤屈不会起兵勤王。元启和平旌比上师和平章走的高远是因为两个人起点都比前辈要高。

元启和上师还有一个相同点就是二者都是资质平庸或者有欠缺。元启必须要靠卖国来挣得一个假的军功,上师得自己画完夜凌子的纹身。资质不够,用残忍来补。看到元启最后烧死戚夫人的变态,我们也可以窥视到上师如何变成我们一开戏就看到的疯子。

他们这两个学渣对应的就是长林王府,荀家人这些学霸了。学渣最大武器除了超于常人更低的底线和残忍,就是被蔑视被低估这一优势了。他们最擅长的也是摧毁而不是建造和维护。

1.4 清平愿 -梅花三弄和酒狂,平章和平旌 高人同学不肯写。那我就来当个传声筒。因为这个细节太好了。权当抛砖引玉了。 清平愿这首片尾曲,男女两版当时听到就觉得不同。但是只以为是男女演唱者的演绎风格的不同造成的。

经高人同学指点才发现两首歌的配乐其实不一样。最容易听出不同的是头一句”长歌起“和末一句”愿天下 从此烽烟忘“之前的弦乐。大家应该都注意到最后一句出现之前有一段弦乐,这种安排和其他歌曲都不一样。好象是已经完结的故事,突然意犹未尽又来了一句注解似的。但是大家可能没注意到,这一段弦乐其实是于开头的弦乐,也就是慢慢唤出”长歌起“这句的弦乐相呼应。

女版(1-25集讲平章)清平愿里的这两段弦乐的主旋律是梅花三弄。 男版(26-50集讲平旌)的是酒狂。

梅花三弄人说是表现士人风骨平清玉洁不畏风雪。 酒狂是模拟仙人醉酒,其实是隐士疏狂。

妙啊!

老王爷,平章,平旌这长林王府三代人代表了三种参政模式。

老王爷”历两代明君,从未被猜忌过。“基本体现了梅长苏和靖王所勾画出的最理想的君臣相处模式。只问对错,不谈立场。种种幸运得以成全老王爷的清平世间享这个理想。

而平章代表的其实是最现实最常见的臣子之风。大家都觉得他像梅长苏,因为他真的就是梅长苏本来可以成为的样子,一代儒将。上马可以带兵打仗下马可以游刃于朝廷各种关系之间。到了平章这一代,朝廷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理想。各种污泥都开始泛滥。可平章几乎是为长林王府接下来的困局量身订造的继承人。前半部分有很多非常精细的戏:去礼部斥责礼部尚书祭祀没有因为太子正式册封而修改仪式险些陷长林王府与大难之中;去后宫要求皇后彻查状盒之错,不卑不亢,恭恭敬敬之间就迫得皇后就范;再加上后来因为重华公主刺杀惠王一案,要求国书中不让平旌背这个锅。

梅长苏从来没有喜欢过他这么擅长的权谋。以此为耻。老王爷”志不在此,非不能也。“而且幸运的是老王爷可以不必去做他志不在此的事情。平旌其实很像老王爷,但是没有老王爷的运气好,刚立了天大的军功就被猜忌,既然志不在此当然更没有兴趣去能了。那么平章呢?他这个”长林王府唯一的精细人“ 他做这些时的心态是怎么样的?剧中并没有提。

事了拂衣去心心念念的悲剧大轮回其实在平章这里已经有了一点隐喻。虽然他最后的死局是个飞来横祸。但是其实林燮当年遇到的死局又何尝不是飞来横祸?唯一不同是平章不是被自己忠心保卫的人给卖了。少了这一层撕心裂腑的背叛之痛。

再回到梅花三弄和酒狂,清平愿得一曲两唱,歌词本身的上下两节。都是整齐的平章平旌镜像。平章在剧中提到的”这金陵的风越来越冷“还有”什么样的风雨咱们长林府没见过“都应和了曲中的梅花和词中的“雨骤风狂,何妨”。

平旌在剧中的醉后舞剑则应对了曲中的酒狂和词中的“烈酒当饮,尽觞”。

层层对仗,无一不工整。这细节功夫真是做到家了呀!

  1. 细节 - 书法 柿子漂亮的隶书,既符合历史设定(汉代前后)又符合柿子周全细致的性格。

柿子给大酒窝皇帝的信,解释调度羽林军的因果,并托付老王爷给陛

柿子给大酒窝皇帝的信

二公子的行书,风流潇洒且锋芒毕露.

二公子给老王爷的家书

二公子给老王爷的家书

二公子给老王爷的家书

老王爷的行书和二公子不同,行云流水,坦荡清明。

老王爷给二公子的家书

老王爷给二公子的家书

东海使团的名单则选了古朴美丽的汉简,心思独到。

  1. 演员 风起长林之前,我连黄晓明的名字都没听过,所以没有任何心理障碍。看到现在我觉得他的柿子比胡歌的梅长苏还合我的意。简直完美。 刘昊然的平旌更是年轻演员里难得的一点都不娘。一颗小虎牙简直是秒杀利器。更不要提前后性格变化的演绎到位。尤其是担起长林重担后那种一夜成长的压抑稳重委屈。又一个完美。

3.1元启的黑化 我对元启的戏超级感兴趣。 这个剧里已经有了完美的正派-长林王府一家。毫无瑕庇。简直是圣人。而且暖心。 这个剧里也有了完美的反派,而且各种规格,观众可以选自己最爱的一款。 有不讲理由的完全的恶,整个人的天性墨墨黑,一个亮点都没有:上师。 有几乎可以算是忠臣但是误入歧途而不自知的宋浮。 有完全自私的荀大人,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他老是出戏,觉得他完全是个现代反腐戏里的贪官,绝对不是古代的人。

元启有意思,因为他从一个天真甚至善良的孩子一点点的变坏,所有的挣扎摇摆都细细描来,无法漠视的工笔画。这个过程简直是又虐又让观众欲罢不能。

  1. 武打和战争戏 看完琅琊榜时我觉得最大的遗憾是武打和战争戏都不好。给全剧拖后腿了。 风起长林的武打立刻上了好几个层次,让大家意外的享受到半部很爽的武侠剧。 据说琅琊榜花了一个亿,风起长林两个亿,超过的那一亿几乎都是用在战争场面。我一直疑惑,直到看了34集结尾的宁关大捷。那是目前(看到36)最好的一场战争戏,但是还是太短不过瘾。看来战争戏确实烧钱。不过我觉得宁关大捷好看的另一个原因是它铺垫的好,事先埋下了很多细节讲述平旌准备怎么打,真打起来观众才看懂了。之前的战争戏铺排都太弱,我总是看得懵里懵懂的。觉得很浪费。祝愿正午早日能拍出魔戒里面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战争场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