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费里尼
- 某些电影看完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内核都一样。天真就是愚蠢的乐观主义,但区别于认清事实后的乐观。不从故事角度,而只看内核本身,吸引人的必定是某种行为模式下全人类的困境。卡比利亚希望通过逃离家乡、相信爱情来试图改变某些一成不变的生活秩序,却始终困在生活的网里,一次次地用天真(愚蠢)来换取改变生活秩序的选择权,结果越是追求什么就总落空什么。若能意识到生命的底色是无常,才会不再愚蠢地寻求意义,敢于拥抱不确定性,才有机会对抗生命的熵增,建立起自己内心世界真正的秩序。有点像是读书过程中,不断去看喜爱的作者的评注、访谈、纪录片,这样按图索骥慢慢就建立起自己的世界,不在困于意义之网里了,更能接着寻根问源,触碰到更多思想和灵魂的时候,在更广的意义上也能更客观地省视世界了~
- 然而最大的悖论仍是:越是追随心声却越是渐行渐远,例子太多了。唯一的能继续走下去的,就是努力带来的踏实感,定义我们的也不是本质、过程,而是最终的结果、经验,是劳动、创造,是更广泛地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充盈感,“人只要竭尽全力就是幸福的,因为生存就是对荒谬最大的反抗”。
- 补记昨晚看的《卡比利亚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