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暂时弃剧

很早就听闻唐顿庄园威名,一直没敢看。觉得这剧可能太“正”,不适合我,所以许久之前看了第一季第一集之后就没再看过。因为八月要去英国,想要对英国人的文化生活传统或许口语有进一步了解,才重拾此剧。对那次遥远的观影体验唯一有点印象的角色就是跛足仆人贝茨和油头小Gay Thomas。
开始时,本想一天看一到两集,也遵守了,后来渐渐被剧情吸引有点控制不住了。Downton Abbey是正剧的外表,肥皂剧的魂,总的就说的是家长里短那些事儿,可人的生活不就是围绕那些事展开的吗。角色塑造方面,该剧实在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在每季短短七八集的容量里塑造了那么多个性十足的人物,关键是没有一个人物能真正称为主角,每集随着剧情发展侧重的人物也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是主角。主仆双线的剧情设置很别致,无论中外的年代剧往往都把重心放在主人这一边,他们有身份有地位也有精彩的故事。但其实仆人丫鬟并非没有故事,他们可能在主人面前卑躬屈膝,压抑自己,把自己当成服务型机器人,可他们确确实实也有丰富的感情。一群有感情的人聚集在一起,不可能没有故事。唐顿的主人们算是人情味十足,把仆人当朋友,入狱要救生病要医,虽是电视剧却也能看出英国几千年贵族体制存留至今并非没有道理。相比起来,中国的下层人民就生活的水深火热多了。中国自春秋战国之后就没有了真正的贵族阶层,有的只是统治阶层和士大夫阶层,这是另话了。
和许多人一样,Mary和Matthew这对couple是我的最爱,大表哥当然人人爱,我没看这剧的时候就被网上和杂志上铺天盖地的声讨淹没过,所以一开始就知道大表哥必挂,整前三季都在为他担心。本以为必是死在战场上,因为理由最充分啊,表哥又爱逞英雄,总是冲在最前面,结果。。。没死。。。但是残了。又想他可能受不了下身半残,关键功能还不能使用,连霍金都不如,想不开也是有可能的,结果,他好了。2011的圣诞特篇,他在雪中向Mary求婚,我就想完了完了这回大小姐又嫁不成了,谁想到三季第一集就结成了,结尾就怀孕了。天杀的编辑啊,英国人圣诞节不是都喜欢看喜剧大团圆吗,就算有悲伤,留到下一季啊,就算是演员的问题,也可以提前拍了下季再放吧,非要最后两分钟来这个不和谐因素,搞得我一直指着暂停键怕Mary这一集就知道了。所以决定暂时弃剧,缓缓小心肝,反正本来目的已经达到了。
Downton里面对大的情绪起伏都表现的很含蓄,像极英国人的风格,遇到格外感动或是极悲伤的场面,突然背景音戛然而止,跳到另一个故事支线。应该说我很欣赏这点,这种场景太多太长观众就不是感动而是厌恶了,所以把握分寸极重要。可有时也太显唐突,让人家多温存一两秒也没啥嘛。Sybil的死应该是前三季最情感爆发的一场戏了,也是非常经典的一场戏,Sybil的病床前全家每一个人的表现都不同。最爱她的妈妈和丈夫哭着抱着她,不停呼唤她,冷静的大姐其实已经明白无可挽回,有些不能接受的后退,二姐傻傻呆站着,仿佛还没搞清楚状况,姐夫不适合靠的太近,只能扶着床柱叹息,爸爸来回踱步,对医生大发雷霆,发泄愤怒也是掩饰痛苦,作为外人的两个医生只能在外围,没什么他们可以做的了。非常精彩,Sybil在家人的围绕下逝去,也算是某种程度的幸运了吧。
女性角色中我最喜欢Mary和老夫人,Mary刚出场时印象不好,太过傲娇自负且招蜂引蝶,土耳其先生事件后,她成熟了许多,可能灾难让人成长吧。她渐渐显露出性格中好的一面,坚强自信,维护家人,并且发自真心的爱Matthew,希望他好,哪怕那个女人不是自己。她穿衣服很美很有气质,私以为是全家最美的,虽然胸小which不能算是缺点。冰山扑克脸,对人都是应酬式的浅笑,比不笑还冷,剧中唯几次真心的笑基本奉献给了大表哥。
Maggie Smith老太太是我从麦格教授就爱上的,年轻时候也超美,老人更气质,演技炉火纯青。第一集的时候以为她的角色是个反派,看样子是受国产家庭伦理剧毒害太深了。好剧就是要不走俗套,后来发现老太太不仅可爱而且开明,比她儿子在很多方面开放多了,最记得那句do you promise和讨厌半世纪花瓶的梗。
好了,要说的差不多也就这些了,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