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吃货的世界没有那么复杂

sagasun
sagasun @sagasun
美食不美 第一季 - 评论

这部“纪录片”的立意很好,试图从有代表性的家常厨房菜色出发,展现不同文化之间既互相碰撞又互相融合的故事。很少有高大上的菜式,即使有往往也是从家常菜演化来的(NOMA就不提了,至于中华宫廷菜……呵呵),多半是家常也在烹煮的,诸如TACO、烤肉、小龙虾、包子饺子意大利饺子等等。韩裔主持David Chang是知名饭店创始人+厨师,作为少数族裔主持起来话题没有太多禁忌,必要时候自黑也更容易在“安全范围”。

这是节目的成功之处。以至于刚播出的时候很多人高喊吊打“舌尖上的中国三”。

其实,如果以“舌尖”为标准,这部纪录片也远远称不上好。

一、食物。如果你是一个吃货,并且期望看到的是一部美食纪录片,这部片子很可能会让你失望——当然你也可以说你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在意文化多过美食的高级吃货。同《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承载中国人的生活不同,《美食不美》虽然同样是以美食承载文化,但故事的中心始终没有回到食物上来。重点是:尬聊——关于文化的尬聊。

二、尬聊。在片中的多数时间,你不要指望像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一样,知道这道菜由那些材料组成,他们经过了那些独特的加工,他们的口感是咸鲜还是爽脆。对不起,这些都没有。记得在TACO一集中,主持们长途驱车来到号称当地最好的TACO车前,在点单取菜后,他们……居然就边吃边尬聊了起来。什么,你想知道这家的TACO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没有的!绝大多数时候,对某样美食的评价就是,好吃!太好吃了!就是该有的味道!保持了食物的原味/像妈妈的味道。在E01中,主持们经常聊到不知所云(或者我不习惯他们的聊天方式),在E02中,主创慢慢找到了聊天的方向——文化。到了E03基本回到正轨,渐渐地即使是聊天也能围绕食物展开了。

三、文化。尬聊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化。这应该说是本片的最大亮点。TACO?墨西哥人带着梦想来到美国;Crawfish?那是我们路易斯安那本地特色美食;炒饭?美国人觉得每个中餐馆都会炒饭;意大利菜式?是保持最传统的意大利做法好吃还是美式改良版好吃。各大洲的美食都有部分在美国找到了融合的方式,这实在是很美国核心价值观了。主创们还试图游走在种族禁忌和自黑的边缘。比如为什么看到炸鸡就想到黑人。文化的冲撞,口味的融合,甚至厨师移民身份的认同,是本片最出彩的部分(我认为主要在E03之后),离开了与家常美食八竿子打不找的NOMA和那位长得像Overwatch里布里吉塔的女厨师,主持们围绕着这个美食在传承与融入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寻根朔源和展开讨论。但是,肤浅的认知经常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四、搞砸。如果功课没做足,故事讲多了,难免要穿帮。对异国文化理解有限可能无法评价,但是到了中国美食部分,可能很多人会有相同的感触,就是,瞎扯淡。片中除了为迎合美国口味改良的美食请美国人来评价外,对于被改良前的异域美食,多数是请相对local的人来评价的。但是在中餐方面,作者很神奇地请了一些不知所谓的人。例如开始由一位长住中国的美国女士带领主持来到了一家估计多数中国人不会考虑的“宫廷菜”。又或者下面这位痴肥的女士所介绍的中国福州——对不起,700多万福州人民看不起你。

这位号称福州是鬼城的阿姨,我代表福州700万人民怼你不过分吧

说着这些不知从何而来的理论,当然得不出令国人信服的结论。我的心情就像:

(抱歉我实在忍不住对于这两位滔滔不绝的女士以貌取人了)

尽管这些缺点,寻找美食的过程总是快乐的。自黑的小胖子也总能给人小小的欢乐。

希望下一季能够继承本季后期的优点。真的,吃货的世界,并不需要那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