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眼看中,虎头蛇尾

最后的一代
最后的一代 @muddyp
黄石的孩子 - 评论

    与近期播放的《史前一万年》和《见龙卸甲》相比,我不能说《黄石的孩子》也是烂片,不过作为一部偏文艺的非商业片,拍到这个水平也真够让人失望的。

    应该说这是一部典型的以西方视角叙述中国故事的电影,所以,片中存在很多西方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常见误解也很自然。但有些情节的安排,至少在中国观众的角度看来,实在是有些莫名其妙。例如,新四军中居然有一个西点军校毕业、讲一口流利英语的基层干部。从逻辑上说,偌大的新四军中有个把这样精英级的人才还是有可能的,但不太合逻辑的是这样的精英居然只是新四军的一个基层干部(撑死就一团级)。这么说是有根据的,这位干部除开头领导一队人马搞爆破外,后面的行动几乎一直单枪匹马,甚至还亲自负责护送一队逃难的孤儿。真不知这是想说明新四军大才小用呢,还是表示新四军里的精英海了去了。关于这一点,也许我有点上纲上线了。但另外有一点我不太明白的是,在那个时候的中国,兵荒马乱,按说教育普及度不高,为什么英国记者何克一路上随机遇到的几位中国人(新四军干部、小镇商人和高干子弟)都无一例外地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呢?

    还有些情节让人感觉很不合理甚至不着调。例如,发哥在敌占区炸毁一破楼,说这是给日军一点颜色看看,引爆时还带着小孩放炮仗的满足感对何克说“I love this part”。我就不明白了,沦陷的南京城本就被鬼子毁得片瓦不存,你地下组织不去多杀几个鬼子,跑这炸一破楼有啥作用,这不跟着瞎起哄吗。又如,何克从王老板处拿回一些庄稼种子,但后来田里除了茂密的向日葵外啥也没看到,这样景色是不错,但问题是向日葵再好看也不能当粮食啊。还有,那位叫“青”的学生自始至终一直温顺好学,可最后居然在大家集体迁移时毫无理由地上吊自杀,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王老板舍身救何克和孩子们一场怎么想都觉得古怪和不合常理。高干子弟被骡车给压死才让大家免遭日军毒手的情节设计更是荒唐离奇。而何克和女医生之间的激情戏感觉是为了激情而激情,毫无铺垫和发展,更像是商业片中吸引眼球的典型手段,而和影片本身偏文艺的基调格格不入。总之,我不知道这些情节是否都来自于原著,或是否基于真实事件,但至少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它们的确令人费解。

    至于其他一些历史细节上的错误(如,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当时南京的通用英文名为Nanking,而片中所有老外都字正腔圆地念成Nanjing),鉴于西方人对中国历史的有限了解,不提也罢。

    其实,影片开头给人感觉还是不错的,何克潜入沦陷的南京拍到日军屠杀平民罪行,场面的真实、血腥和震撼程度不输《辛德勒的名单》,饰演何克的演员在这里的表演也很出彩,当他目睹屠杀时脸上那惊愕和悲痛交织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影片开头十分有力,如果编导能借势重点讲述何克如何逃出敌占区,并努力把真相公诸于世的话,也许影片的故事结构要好得多,现实主义悲剧色彩也会更浓。可不幸的是,在这儿又出现了前面提到过的“反高潮”。接下来,何克得救后,不但丝毫没有想过怎么把南京的真相告诉世界,反倒安心地做起了乡村教师,直至成为白求恩似的英雄客死异乡。从而出现了开篇震憾,后续情节则拖沓无力的虎头蛇尾现象。当然,也许影片情节只是忠实原著罢了,那么我前面对影片后来情节发展一厢情愿的期望权当是自娱自乐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