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皆星尘
书是出版公司赠书,太厚太重,收到后拖了几个月才终于趁着过年读完,年假期间几乎所有阅读时间都花在上面了,但非常值得。因为是理工科背景,历史基本只靠自己看闲书,我的知识结构一直很不完整,虽然也啃过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此外零零碎碎读过某些特定区域特定阶段的历史,可始终没能建立起来一个连贯的认识。不敢说读过这本后就有了,但至少清晰了很多,尤其对那些相距遥远的地域在同一历史阶段的发展进程,似乎能够做一些横向的比较了。而且如果需要深入了解,每一章末尾的扩展阅读也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心里这块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如果有人和我的情况类似,这本真的值得力荐。
但也不是说完全没问题。刚翻开时第一反应是怀疑,因为居然是从宇宙大爆炸讲起,之后人类历史上的种种事件也都有涉及,看上去野心实在太大。再加上导论中提到的“复杂性渐增”的模型和“金凤花环境”(诸多因素巧妙平衡,某些特定事物才可能从出现到繁荣),作者显然是想通过总结规律去构造一种世界观。我只能把它作为一种 假说 暂时接受下来,读下去也是为了看看作者们何论证这一假说。
虽然最后没被彻底说服,但这算是目前为止我最愿意相信的一种历史叙述。在这个背景下,初看上去的野心正是其重点所在,因为要构造一种以科学成果为佐证的历史观或者世界观,必然要超越人类文明史的短暂阶段。所谓的大历史,其实就是用已被认为发生过的事件,来论证整个宇宙演化的模式。所以大爆炸要讲,地球的演化当然也要讲,甚至对人类历史概览式的介绍,也不可或缺——正如卡尔·萨根说的(忘了最近在哪里看到),“We Are Made of Star Stuff”——我们是尘埃,但我们也是星尘,所以我们的历史,也是宇宙演化史的一部分,如此宏观的叙述并非狂妄,而是在认识到宇宙浩瀚之后的一种基本自知。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已经把“宇宙大爆炸”、“地球板块构造论”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论”,认定为历史的三大基本范式,那么他必然选择以这样的布局来讲历史。
但发生过的事情那么多,有了基本布局后选择哪些来讲,是另一个需要作者显示出自己观点的地方。不同于传统的历史教材,这本书用了更多篇幅来介绍美洲、太平洋诸岛以及非洲这些区域的人类历史,即使在述及欧亚大陆时,也更注重文明之间的交往互动,甚至还有专门的小章节来讲述女性的境况。这还是我第一次读到彻底褪尽了传统文化与性别中心主义的历史书,尽管以科学为基础的历史叙述理应如此,可还是很感动。这与欧洲中心主义或者所谓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相比,即使仍然是一种意识形态,毕竟是努力追求公允的那一种。如果学生代时能读到它该多好(虽然我也担心以目前国内的教育,如果没有读一些历史甚至哲学类的课外书,一个学生恐怕也不容易消化这本)。
当然,也有不那么认同的地方,比如作者在叙述到非洲-欧亚大陆农耕时代时,使用了“能量流”这一概念,来描述财富通过商业和贡赋发生的转移。作者并没错,可以理解他这么讲,是因为在这一阶段人类控制能量的能力增强了,这些承载能量的资源更多的在人类社会发生了流动(以前更多的发生在别处)。可我认为这里的流动还是用“财富流”更合适。因为“能量流”一词太容易让人以为这一时期能量因为人类的参与增加了。可本质上增加的只是人类参与其中的比重、以及因人类行为影响产生的“熵”。当我们给越来越多的能量单元贴上财富的标签,我们只是看到标签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注意到流动的发生,但总能量还是那么多 —— 如此想澄清这个概念,也是因为“能量”这个词被滥用得太严重,不知有多少伪科学假其名而行,用它来描述历史发展的模式时尤其要慎重(也就是说,没必要用这样的大词时最好别用)。
其实对于宇宙而言,人类及整个生物界的存在会增加的“熵”微乎其微,即使最近这一百年科技相对高速发展,地球能源被人类大量开采,这增加仍然不值一提。所谓的“能源危机”,说到底是我们利用能量的能力不足,危机也只是我们自己的危机。宇宙和地球对我们根本不在乎。
除此之外,书中很有趣的是“趋同性”这个概念,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趋同性不难理解,但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趋同性却很微妙。为什么分隔在不同地区的人类会演化出相似的社会结构?这和人的认知与“自组织”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甚至这种“趋同性”和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趋同性,是否应该视为同一种演化模式?—— 我还没有想清楚,非常欢迎讨论。
在书末作者写到了未来人类的移民,以及这种移民的难度。可我在想是否还有另一种可能性—— 人类的进化会因科技水平的爆发而加速?就像最初化学进化让生命突然出现,是否我们也会慢慢改变自己作为人类的一些基本属性,变得越来越不像“人”,却越来越适合去宇宙探索和移民?当手机等等电子设备已经变成了我们的一部分,ghost in the shell 恐怕就是我们进化的未来。像之前曾有朋友笑谈过的,我们最终会从碳基生物变成硅基,或者别的什么。如果“一生”将不再只有百年,如果生命的延续不再依赖近似地球的“金凤花环境”,宇宙的浩瀚是否也不再让我们惊惧?—— 当然,那或许也意味着人类的消亡,就像即使有鸟儿在飞,恐龙的时代也已经彻底结束了。
【曾于2017年2月4日发布于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