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孩子都可以笑的更燦爛

擁抱
擁抱 @embrace
何以为家 - 评论

我不知道要怎麼訴說,每當一個觀念閃出來,我就會不自覺有相反的觀念跑出來。

看的過程中就在想,難民的生活真的很艱難啊,但馬上又會覺得,這是不是太絕對了或著說起來太輕鬆了?又或者帶有這樣的想法會不會感覺很上帝視角?畢竟這樣的生活是我沒有經歷過的。再比如看見人物的種種行為,我都會覺得,好像站在他們的視角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在更遠離的角度我也知道他們做的不一定是對的,儘管是迫不得已。

一開始Zane發現妹妹來月經,就開始保護她,盡全力幫助她不被發現,這種體驗讓我吃驚,雖然知道中東的女性可能生活更艱難,但處處對女性的限制的確很難想像,比如非婚生孩子的隱藏,女性來月經就意味著有了生育能力就要嫁人了,其實看身邊或著一些不夠發達的區域的這種行為,還是存在的,就還是會有一點灰心。儘管從另一方面想,了解到這些也許比在這樣的環境中而不自知會好一點,我也不能確定。

看著Zane他們的生活環境如此poor,食物的匱乏,我會想到小時候父母說的節約:你知不知道很多人連飯都吃不上,你還浪費。可是細想也知道,我浪費的東西其實幾乎沒有辦法轉移到吃不上飯的人手裡,但我又會想,我看事情總是這麼灰心真的好嗎⋯罷了,回到電影,Zane發現沒辦法阻止薩哈被帶走以後那種傷心,以及他回家默默解開弟弟腳上的繩子時候,真的好難過啊。加上他們父母對待孩子就像自己所屬物的樣子,即使有國家戰爭層面的原因,但不得不說那種父母掌控孩子的面孔還是挺熟悉的,哪怕自己童年環境沒有這麼poor。在這種事情上,還是小孩子看得更透徹啊,直接說出讓他們不要再生孩子了這樣的話(雖然不知道在那個國家墮胎是不是被禁止的,假如禁止也許這會有一點推動作用?)。

再後來Zane的父母在法庭上的辯護,以及對Zane律師的控訴,一方面她的確有一點道理,一方面又可以說為什麼她覺得別人不能夠感同身受或著真的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嗎?我更傾向認為他們是在一種特殊環境下為自己找的藉口,並且他們自己還蠻相信的,相信把薩哈嫁出去是best option。我也能感覺到,自己想要騙自己是很容易的,就像我應付老師的檢查所花的時間,明明是毫無意義的事情,但是我可以用「畢竟是完成上級的任務,也不算真的浪費時間」這樣的理由說服自己,心就安了一點,輕而易舉。

當一群人來到監獄說讓疑犯們開心開心的時候,那種諷刺,可是又的確有人起舞,有人歌唱,那一個個面孔,各懷心事,瞬間就覺得我要怎麼去完全的理解他人,真的不可能,即使是這個影片也只是難民的一個畫面,每個人經歷都不一樣,天性也不一樣,有幾個孩子可以像Zane一樣有韌性又足夠善良足夠願意去相信呢?活著真的只要活著就可以了嗎?像芙蓉鎮的像牲口一樣活下去,像活著裡面說的活著就是為了活著,其實我感覺這些堅持活下去的背後還是有相信的東西存在,才能支撐吧。就算像集中營那樣剝奪一切只有生存慾望的日子,覺醒以後還是會有不同的選擇:即使熬過最艱難的日子,當發覺自己不像一個人的時候,還是自殺了——哪怕現在不會再有那樣的日子了。

那個黑人女性對Zane的相互信任,小孩子對Zane的依賴,Zane交出去小孩子時候的不忍心,那雙紅紅的眼睛,路邊大叔給Zane的吃的,還有那個和Zane一起夢想的小女孩,這些才是人之為人無比重要的東西吧。Zane最後還能有那樣的笑容,一定有這些溫柔的影子吧,哪怕穿過那麼多黑暗。

孩子是真的很聰明的,也很溫柔,也有很大的力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