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曲的返始
就是这同一首随想曲,二十年前也曾有人为我弹奏过,而后,我也是转身离开的那一个。
读这本书的时候,脑中评分一直在3—4星之间徘徊。它之所以负面评价较多,主要原因之一是打着Call Me by Your Name续篇的宣传语,而抱着看Oliver和Elio后续读者十有八九会失望——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内容都在讲Elio他爸。而如果忘记这个“噱头”,把它当作一本单独的作品来看,则似乎更容易失望,独立出来的话它算不得一个好故事。
在两个人不再相交的时间线上,他们如幽魂般在彼此的世界里挥之不去。哪怕在开篇100页Elio都只在Samuel和Miranda的对话中短暂出现,作为前作的读者和观众,也能感知到紧随在Elio背后的Oliver。
——
我大概是从Elio出场后才进入状态的。第一章“节奏”Samuel和Miranda的这样那样我印象都不是很深,虽说这种一见钟情情投意合的crush套上很大的年龄差之后,在当下总容易让人有点不适,但抛下成见的话,两个人的故事也不难接受。并且在对话中我们知道,Elio的父母并不合适,他们离婚了——其实重读cmbyn的时候,总能感受到一点端倪。
我很喜欢Samuel给Miranda解释“opsizo”这个词。
……抵达宴会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或者在最后一刻才来,也可以表示今朝有酒今朝醉,把过往所有浪费掉的年华全都在今晚挥霍掉。
而当Elio出场,他们在罗马散步聊天,最后走到圣马利亚灵魂之母堂大道,Elio说起那个烂醉吐后的吻,说他人生中遇到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但是,烙在这面墙上的水印让我认识的每一个人都黯然失色”,这个故事飘飘荡荡终于回到了那个夏天。
——
第二章“华彩乐章”,除开第四章,算得上是我最喜欢的一章。Elio遇到Michel,一个大他很多的男人,他们在教堂音乐会相遇,一眼明白彼此所想,互相试探——我总想到Elio和Oliver更青涩、更充满误会和解释的试探。
最温柔的莫过于Michel将父亲留下的乐谱交给Elio,他们在破解“里昂”的过程中逐渐走近Michel父亲的过去——无人见过的、作为钢琴家的他,还有里昂,他如何在混乱中留下那几张乐谱,写出属于他们的华彩乐章。他们过了这么多年,终于打出了Michel父亲的那张牌。
当以为Elio似乎终于走出Oliver那条轨迹能转身开展一段长久稳定的感情时,他却依然最希望人生尽头为他合上双眼的,是那个早已未曾见面的人。
他决定在去美国的时候去拜访Oliver。这下我们终于知道在cmbyn里,他们那场短暂的、什么都没发生的会面之前,都发生了一些什么。
——
第三章“随想曲”,是真的很随想了(x
以Oliver为第一人称,时间在即将离开美国的告别Party上,一位男孩子弹奏的巴赫瞬间将他拉回了二十年前的意大利,他知道他总是离开的那个人,但他也知道,他从没走出来过。
读到这里,哪怕Oliver的想法和生活有些混乱,他抛妻弃子的做法的确令人难以原谅,但我依然是松了口气。一是因为他和Oliver同样在那个夏天之后改变了人生轨迹,他从没有忘记和放下;二是这么多年后,在佯装了“正常”这么久后,他终于在随想曲中,下了决心。
——
第四章“返始”,返始:音乐演奏中从头重复演奏乐曲。
猝不及防的一个HE,二十年后,他们都回到了他们相遇的地方,他们重新探索、走近彼此。
虽然乐曲从头演奏,但却是不一样的乐谱,是他们曾经设想过无数次的展开,是全新的开始。他们在没有彼此的轨迹中不停找寻,终于找到了轨道相接的地方。
在那漫长的名为时间的旅程之中,我们错失的年月不过是一个小插曲。
写到这里,我在想,我对这部所谓的续作,失望吗?好像也算不上(要说的话,希望第一章篇幅少点,第四章多一点……
cmbyn的最后给了他们再会的大刀,也就说明他们分开后,故事依然会继续,成年人的世界不是总在意大利小镇骑单车读书游泳。
我开始明白Find Me这个名字,他们在分开的人生中不停追问和寻找,找新的人、找爱、找过去,也找对方。他们不曾联系,却又不曾忘记。
二十年后,他们从青年走到中年,终于续写了夏天的短暂故事。
——
PS.不知道电影会怎么拍,希望着重拍一下第四章好吗!第一章就不必了谢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