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在右
大概也是三、四年前写的了吧。
看这本书之前最极端的状态是“认为自己快要疯了”,虽然很羞愧,但是确实是做“关于活熊取胆的道德性”presentation做的神经衰弱的。这里有很多东西我想不通:首先是中医的科学性的问题,这是世纪性的大讨论,但是我个人是相信中医的(虽然说研究最忌讳主观臆断,但是我认为时间检验下它确实有它的价值,这个证据似乎还不能被推倒吧?),这又牵扯到“什么是科学”的标准,于是又牵扯到哲学,有人认为后实证主义代表科学,即可证伪主义,但中医又代表了另一种哲学……就像刷微博一样,点开@的用户,一环接一环,像被卷入了漩涡,那种感觉太难受了,以致寒假时我在床上刷了一个小时微博后就果断怒删之。
后来找到一篇看上去比较客观公正的《虚实谈》,但因为哲学的各种概念一点不懂,也就是趁头晕之前浏览了一半……所以不管怎么想这个问题,始终无果。这边有这边的说法,那边有那边的声音,听上去似乎都很有道理,但又会被对方驳倒。并不知道该真正相信哪一方,但仅凭一己之力又无法找到答案。开始怀疑科学到底是不是寒假里所笃信的那样:可证伪,这样的科学确实也像之前在果壳上看过的一个学哲学的人说的:经验。进而开始想:如果这样笃定的东西,如果科学都不能相信,那么这个世界到底还能信什么,这个世界还是不是它原来样子?最后——“认为自己快要疯了”。
其实,现在想来,我什么时候知道过世界原来的样子吗?
记得上学期上coursera的红楼梦导读,欧丽娟老师第一节课就讲了这个问题。她说希望我们能成为真正的读者——超越自己的既有成见。既有成见会形成意见而不是知识。而读者之难就在于把意见当做知识。这是人性的弱点——“人莫患乎蔽而自智,任其意见,执之为理义。”(戴震)我觉得这句话可以解开部分迷惑了。
这个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呢?
我并不知道。但是原来的我习惯把自己的直觉和尝试性理解当做这个世界的样子。所以当我发现似乎和我的想象中的世界冲突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要疯了,因为世界观被摧毁了。但是,这可能是我的世界观的重建机会。世界观的崩塌和重建应该是极为痛苦的吧,充满了矛盾和纠结,如果是愉悦的状态就成洗脑了吧,如此无怪作者截下“人生若只如初见”,因为再多想些东西,人生就不再像最初单纯了,想的多了,头是会很痛的。
那有没有其他人知道呢?
我不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看了这本书之后可能会更混乱吧?(笑)我听到很多精神病人的世界观,其中有相当数量还是建立在深奥的物理学的基础上的,所以我根本就无法参与其奇妙世界的构成推理——也就是看不懂!但根据作者的推断它们是逻辑通顺的。然而,他们的世界观奇特得让普通人觉得他们不正常,可以想见奇特程度。我并不是从这些世界观中看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是发现要寻找世界的本来面目,我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现在已经不“自智”了,通过吸收知识冲破“蔽”,从而找到“理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精神病人们只是理解超出了常人的想象而已。就像心理学上说的,每个人在世界上存活了这么久,一定会形成一套“处世哲学”来供自己使用。
可能没有人能断定世界的样子。科学不行,单就可证伪主义的科学而言,它认为自己不追求本质。那么是哲学吗?哲学我并不了解,但又很想了解。记得这本书里有个病人说哲学只是强说解释,那么让我去多了解一点再来下定论吧。
所谓知识和意见的实在的区分其实我一直困惑着呢。
怎样才知道这不是我的意见,而是知识呢?
其实,这段时间一直在想:傻一点生活会不会比较开心,这些复杂的问题都不用考虑,就想着生下来活下去,可是,可惜,痴人放不下尘世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