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镜虐我千百遍 我待墨镜如初恋

我是墨镜王的脑残粉,纵然不是故人提起来,我也会去看。
电影大半是被台词毁了,忽而暧昧不清墨镜风,忽而正经八百讲道理的大陆历史剧风……很分裂。像“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这样的台词其实没什么稀奇的,一句一句接着来就很审美疲劳。叶问一生传灯无数,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都不用明说,严重低估观众智商。想当年嘉玲姐在马背上玩儿,也没有画外音语重心长地说这是一个女人的寂寞与意淫……啊。
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待见赵本山,我觉得本山大叔演得很好啊!而且东北腔很道地,这点连宫家父女都不够好不好,马三说台词连儿话音都不带的。而且有这样卖相挺括的师弟撑门面(王庆祥以前演不知所谓主旋律片《生死抉择》的时候大家说他是中国高仓健诶),自然也有这样形貌猥琐深藏不露的师兄做里子,符合武侠故事的一般路数(嵩山派的人杀了曲非烟之后是被谁料理的?)。同样,三江水这样的江湖混混也非常有存在合理性,真正让我出戏的是张震——一线天不管出身中国哪一省,都不该是这么个口音啊……一线天入军统搞暗杀又破门出教,开理发店守候命途中邂逅的侠义女子,是范遥一类的狠角色,他一开口我就呃呃……穿越到台湾偶像剧(我也是看九十年代台剧长大的好吗?以前的台湾演员也不是这么个腔调……)。
墨镜王跟宫二自白一样,至多见自己。见天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就连大衣纽扣也不用留(注意:这是墨镜的惯用小道具,cf.鸟笼、船票、凤梨罐头等),就连流年逝去也不用唏嘘,那就不用说“叶先生,我心里有过你。”反正武学千年,湮灭这一段情,有什么大不了的。墨镜王似个邪教教主,爱把玩人心中那一念之执,所以是见不到天地。所以我是他脑残粉。
后半段演武林高手隐匿在香港破落街巷里,不仅有金庸古龙,也是白先勇式离家去国、不得不重新生活的无奈(柏林版加了宫二在香港餐厅里点不到东北菜的戏,可恨看不到),也有点“世钧,我们回不去了”的落寞。如此加乘,真是被虐了又虐。
话说墨镜王在拍电影之前潜伏幕后多年,染指各种我从小看到大的港剧港产电影,荼毒我多年。那一年是说在我最好的时候我最爱的人都不在身边,现在是只要相遇也算是运气,以墨镜的邪教出身算是难得了。叶问大概是他最不神经质的男主角(喂喂洪七这种不算男主角好不好?),人生不能四季如春,他凭三板斧安然度过。宫二却选择留在自己的岁月里,《十面埋伏》里那莫名其妙的北方有佳人,却应在了宫二身上。这两种人生态度,让我想起三毛说的:“芙蓉随风摆动,百折不挠;青桐凄然挺立,柔肠寸断。仍爱青桐。”我也是一句仍爱青桐,一入邪教深似海啊啊。
又及,有人戏言这电影改名叫一代女宗师更好。其实英文名是GrandmasterS,本来也是向那一代人的武林致敬。
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的鬓边终于也见到了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