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是否还在进化?

全書的思路:亞文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當時的價值觀,因而從其去研究社會變遷。結論是90年代(早期BL)的價值觀其實嚴重排斥同性戀,也極度排斥女性。只是拿BL來套男女交歡的模子,作為提供給女性情色愉悅的讀物而存在。這樣的作品不僅反映了當時的價值觀,甚至還強化恐同,鼓勵對女性的性壓抑(典型劇情之一:由愛而奸)。而到了90年代後期,一本頗有地位的BL雜誌上刊登了一位同性戀(非BL漫畫讀者)的來信,信中激烈抨擊BL漫畫只是妄想,與實際的gay沒有半毛線關係。經歷這次轉折,許多BL作者都意識到這一點,加之還有一些學者的推進,如今的BL漫畫與當時的BL漫畫有了很大不同。這就是BL進化的一層意思。

進化的另一層意思是,作者寄希望於BL可以再度“進化”,成為克服恐同,克服對女性的雙重標準的契機之一。後面幾乎都在跳著讀,大致上是這麼個意思。

全書大概300頁左右,只讀了220頁。後面是電影影評+訪談,除去訪談部分讀了2/3。

在讀之前寄予很高期望,希望從中看出BL漫畫中的厭女症和男女分工是如何體現的,但是讀完還是有點淺。而且後半已經開始作為BL粉絲推薦漫畫。跟我期待的方向不太一樣,我想當作一本比較嚴謹的書籍來看的…總的來說有點失望,但是還是不影響這本書在日本的地位(?)。如果只是隨便看看估計應該很驚喜。

印象比較深的部分:前面文獻爬梳了ホモ文化と社會で共有されている価値観との関連,後面寫日本BL文化(漫畫小說電視劇)在經歷男同批判以後自我認識,開始逐漸發展出各種類型,而漫畫中的女性也從綠葉角色脫胎變成比較正面的角色。


正文:

1、作者很多觀點都只從自己出發(她本人是les而且已經出櫃有partner),得出來的結論有點讓人難以信服。首先公開出櫃本來在日本就比較少,而且讀BL的還是大部分還是直女,所以其實還是無法代表大典型BL讀者群體的看法。我有點懷疑她這些所謂推論有多少是站得住腳的。比如說她認為BL漫畫有助於讓社會更開放,能夠幫助克服恐同。但是如果一個人本身就是極度恐同,你讓TA看再多的BL,TA或許也只會覺得BL很噁心,不能夠接受。

2、原文比較有意思的部分:

BLの定型/定型表現の機能/ホモフォビックなホモが演出する奇跡/「究極のカップル神話」/極端に乱交的な「リアルゲイ」キャラ/主人公が自覚的ゲイ・キャラであって、ナゼかBL定型にはまっている例/「デフォルトとしてのノンケ状態」という発明/ロマンスものとバディものの両立/「攻」☓「受」ーー異性愛の模倣?/「攻」「受」のジェンダーの役割/女性と男性性を体現する「受」キャラ/自己決定権ファンタジー/ジェンダー規範にいったん屈し、なぞることが、再検討につながる/アナル・せックス/マルチなアイデンティフィケーション(感情移入・同一化)/BLにおけるレイプ/愛ゆえのレイプ?/魅力の証明としてのレイプ/女性に課されたダブル・スタンダードの告発としてのレイプ表現/「究極のカップル神話内住人」化=家父長制抑圧からの逃走

 基於歐美80年代先行再研究日本BL文化,有了新的發現。➡️日本的BL作者及讀者群開始有意主動靠近社會中的同性戀。

3、當初通過雜誌投稿抨擊BL扭曲同性戀的該讀者,潛意識裡男性高於所有女性。

4、借助日本和歐美的BL研究,到中國應該會有完全不同的發現。我覺得分歧應該會從「進化形」開始。5、200頁左右開始已經變得像粉絲安利,有點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