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能训练吗?

我一直以为我不喜欢看成功学书籍。

是啊,看这种书有什么意思?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别人高效生活的模式,照搬到自己身上往往不管用。一时的鸡血,新鲜两天就结束了,当时受启发制定的计划回过头来无法实现,只是徒增失败感,效果适得其反,更加加剧“我不行所以就这样吧”的死循环。

但是不得不说,有时候看看这种片儿汤话的书,对我来说其实是个guilty pleasure——并不是说我喜欢这种鸡血满满明天开始改变的感觉,而是,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看到别的“成功”的人有跟我相似的行为模式,会让我觉得,啊,有一天我会不会也成为这种很厉害的专家,写很多很赚钱的畅销书?——然后更加自信更加有动力地去做自己的事。

所以说,人只能听进去自己想听的话。

今天想起来说这件事,主要是因为看了这个作者的两本书——这一本和什么用脑不会累那个。

那个作者最喜欢强调的是,早上你的工作效率最高,要充分利用早上的时间,再一个是好好休息不要去做看电视之类分散自己注意力的事情。我自认是做不到一早就开始做正事的。本人拖延症是一种间歇性爆发的状态,一般来讲早上起床,不上学的话肯定是要在床上赖着刷个豆瓣,刷完了再起床洗漱吃饭,学习什么的不到下午肯定是不会开始的。

但是他讲的话里面有的地方我很认同。有deadline要赶或者单纯我个人鸡血上头的时候,有时候早上我也会一起床就开始写报告,比起晚上有没有更高效的另说,但一早就开始做productive的事情这件事本身,就会给我一种“啊今天又是成就满满的一天”的开心感。如果今天从早上开始就给了自己今天很有效的暗示,反而拖延症不会发作,也不会一天都觉得有任务要完成而心怀压力,心情轻松的情况下一天都会很开心,有时候也会意外地导致这一天真的比平时要productive很多。

再一个,我特别同意真正能训练你注意力的不是分散注意力的活动(比如看电视和打游戏),而是真正让你内在去集中注意力的活动(比如看书学习)。这点从神经生物角度解释,因为电视和游戏是一种信息分散且overflow的媒介,如果你习惯了这种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输入,在真正需要去集中注意力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反倒容易分散——因为信息量的阈值无法达到你平时摄入的标准。而内在自发的注意力需要你大脑皮层的posterieur assosiative cortex活跃起来,这块区域是无法靠看电视和打游戏来锻炼的,疏于锻炼的结果就是注意力分散,杂念多,影响你的专注能力。

但是说回正题。这个作者拉拉杂杂讲了很多他个人的经验,很多我觉得确实是有用的东西,但真正实现到个人身上,做得到吗?

我深刻怀疑。

习惯的改变是需要很强的内在驱动力和很长的适应时间的。就拿不要看电视来讲,一个人累了一天想要放松的时候,很容易就习惯性打开综艺,去逃避脑内那些让自己烦恼的想法。明知道这样做对自己不好,但是这样做舒服,短暂的诱惑很难有人能够抵制得住,长期的投入偏偏回报来得又慢。真正要改变,真的很难。

如果单纯为了更高效、为了让自己变成一个“精英”,而去仿照别人的做法,在看到成果之前估计大多数人就放弃了。

在我看来,想要训练所谓的“时间管理”,比起看这种书籍,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自己去实践,去思索,去感受。书只不过是一个工具,给你的是前人的经验,但是别人的思考代替不了你自己的想法。真正想要去做什么事情,有一个确切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一切反倒顺其自然慢慢就学会了。

所以我个人感觉,这种书也有用,也没用。在你自己模模糊糊感受到这样做似乎更好的时候,看到这样的书籍,可能会更加坚定你自己的想法,更加系统地去把控你的生活。但如果你只是需要一个契机去改变自己,恐怕只有一本书还不够。

说到底,时间管理能不能训练呢?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这不是个技能,不是靠训练就能提高的。这只是一个方法,一个工具,你可以去熟悉,去提高,但是为了训练而训练,本身就是没什么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