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泣 5:威廉·布莱克的神话
注:剧透预警,没有玩过前作,文章主要针对新作做考据,不保证解读的准确性,可能有对号入座的嫌疑,欢迎讨论。
威廉·布莱克与《神曲》
威廉·布莱克,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名字或许在国内不常被提及,但其诗句却流传甚广:“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心盛无限,须臾纳永恒。”这也是游戏中V常念的诗句。V的大多数台词,包括最初对但丁的那段自我介绍皆出自威廉·布莱克的作品(关于V在游戏里读过的诗就不细说了,Lofter上有非常详细的考据,感兴趣可以去搜一下)。威廉·布莱克除却是位诗人之外,同时也是一位版画师,生前曾为但丁的《神曲》创作插画。
V的书籍
鬼泣五 设定集
《神曲》与鬼泣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神曲》中两位相伴游历了三重地狱的主角,即但丁和维吉尔。《神曲》中提到的地狱之门,恶魔以及地狱犬等诸多设定在游戏里也有体现,但最直观的体现并非在神曲原作中,而是在威廉·布莱克为其所创作的插画中。(《William Blake's Divine Comedy Illusyration》)
但丁与维吉尔进入地狱之门以及两人的服饰取色(红与蓝)
地狱犬
地狱的一种通道
这样的想象力,还是在几百年前,着实令人惊艳。
威廉·布莱克的神话体系与维吉尔
游戏开场出现的BOSS,Urizen是布莱克的虚构神话体系中一个代表理性的人物。(出自《The Book of Urizen》),在他的体系中,有在南方代表传统和理性的Urizen、在东方代表爱意和情感的Luvah、在西方代表本能和力量的Tharmas;在北方代表灵感与想象的Urthona,他们都是从原始的Albion分离出来的。布莱克认为,能量是唯一的生命,它来自本我,而理性是能量的束缚。(出自威廉·布莱克《天堂与地狱的婚姻》),他期望这四个部分在永恒的理想世界中能重新合而为一,而那个时刻便是“最后的审判”。
The Book Of Urizen
维吉尔用阎魔刀将自己人性的一面与本体分离了出来,这个新的人格叫做‘V’。V是个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他满腹诗书,较为感性,用现在的话形容就是“很文艺的一青年”,他是维吉尔充满诗意灵感的一面,后期剧情里,V对身边人的倾诉昭示着他同时也代表维吉尔的情感。V是维吉尔的情感和灵感,Urizen是维吉尔理性的一面,这里的理性并不是理智和正义的意思,神话中有这样描述:Urizen经历了撒旦般的堕落,被自己傲慢所驱使,变得渴望统治,成了一个伪善者。堕落后Urizen开始创造物质世界,对人类产生了愤怒。用游戏中的具象来解释的话,就是这一面的维吉尔不再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情感的安抚,转而追寻纯粹的力量。
V自诞生起就十分虚弱,他继承了维吉尔情感和灵感,也背负了维吉尔的罪孽,这也让V这个角色更具复杂性。深知其中关节的V想要拨乱反正,但首先他要拥有足够支撑自己前行的力量,目前更新的《鬼泣五前传》的漫画里,V是通过与使魔签订契约而获得力量的,这三只使魔并非凭空而来,在后期但丁与使魔的战斗中有明说,他们是维吉尔一部分力量的化身,是他的梦魇也是他的执念。
鬼泣五前传
对号入座一下,维吉尔是神话体系中的主神Albion,Urizen代表他的理性,V代表他的灵感与爱意(Urthona和Luvah),三只使魔代表他的本能与力量(Tharmas)。
维吉尔因着执念与仇恨用阎魔刀将自己的弱点(V)当做障碍分离了出去,以追求至高无上的力量,但他始终不明白,自己斩断的这份尘念才是力量真正的来源。人会因内心的强大而所向披靡,他抛弃了本心,忘记了身份,被自己的理性所束缚,空有一个无处落脚的执念。失去本我的维吉尔不再完整,也因着这份不完整,即便吞食了力量果实仍然不敌但丁,直到V回归本体,维吉尔才恢复了真我,重新获得力量,也重新审视了那些自己不敢面对却被V直面过的情感,此后与但丁的终战中他虽然处处制约着对方,但已然不是生死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