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成瘾的反面不是百毒不沾,而是人际关系”

故事真的很打动人。读的时候觉得对一些人的描述似乎有偏颇,几个主要的毒品战争发起者看起来就像有人格障碍似的,但我认为人物描写的真实性在于复杂,他们身上必然也有正的一面,在这些故事里却很少很少被提及。即便如此,这本书整体上看仍然非常棒,阅读过程中有很多感动的时刻。
在去年暑假前我一直觉得吸毒=犯罪是理所应当的普适观念,直到暑校上了两门课,莫名都和药物滥用扯上了关联,才听闻世上还有毒品使用除罪化和合法化的选项,而且竟然还是有其道理的。但那时也只是记下药物依赖的治疗不仅要戒除药物,还应该治疗创伤,以及除罪化可以降低艾滋患病率和吸毒致死率,这样的结论。
最近想看创伤主题的书,同时持续性发愁我爸抽烟喝酒戒不掉,想起成瘾和创伤也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于是围绕这两个主题看书。偶然发现友邻标记的这本书和毒品有关,就买回来看了。
书中直接提到心理创伤的部分不多,也没有很深入地从心理学角度加以挖掘,因为这并不是一本临床心理学或者精神病学专业的书。作者作为药物成瘾者的亲友,对这个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和与之相关的历史政治社会背景进行了追溯和记录。于我而言,她传递的所有信息涉及了很多我并不了解的方面,非常的informative.除了信息量丰富之外,这种普通人的整合视角把事件、情感和想法都描写得很清晰,却又不做过于深入的剖析,给了读者从不同角度去感受的空间。
这本书可能会对我产生一些实实在在的影响。如果今年秋天没法如期入学,我大概会考虑做一些和成瘾有关的科研或者实习…比如实验室最近有个关于戒毒人员的研究…另外也打听看看有没有戒毒心理援助或者精神科的成瘾治疗团体这样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