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全胜??

首先来说一下历史的终结是一个什么概念,并不是指世界末日,再无历史事件登上舞台。而是从黑格尔的思想中而来,概括为把全人类在一切时代的经验都纳入解释范围,并将之理解为一个唯一的、连续的、不断进化的过程的历史。马克思也同样继承了这个说法,他们都认为人类社会的演化并不是无限开放的,在人类达成一个能满足其最深层、最基本的愿望的社会形式之后,它就会终结,对黑格尔来说,这个终结就是自由国家,而在马克思那里,则是共产主义社会。确切地说,它指的是那些奠基性原则和制度不再有进一步的发展了,因为所有真正的大问题都已得到解决。福山阐述的人类区别与动物就在于人类寻求承认的欲望也同样来源于黑格尔。
历史主义中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叫做普世史。人类的普世史是指力图在一般的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找出一个有意义的模式。古代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民主有让位于专制的倾向。亚里士多德认为整体循环是更大的自然循环的一部分。历史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的。最先提出普世史的是基督教,提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并为所有人构想了一个共同的命运。
黑格尔是第一个历史主义哲学家,意味着一切人类意识都受其周围环境的制约。然而另一个研究黑格尔的学者科耶夫主张法国大革命形成的自由和平等原则代表人类意识形态演进不再可能进步的终点,提出了现代“普遍同质国家”的理论。即使后来出现了很多流血战争和革命,但是本质上都只是一种“区域调整”。并且不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比民主和自由更高的阶段,他们最终都是把自由和民主普及到世界角落,与自由民主同属于一个阶级。
康德关于历史变化是人的“反社会的社会性”的结果这一论断的一个例证:是冲突而非协作令人们首先生活在社会中,然后更充分地发展社会的潜能。然而历史是有方向性的线性发展还是无序的发展亦或是循环的发展,每个哲学家都有不同的观念,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普遍会有有方向性发展的历史变化。这种蕴含在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历史方向性,真的是不可逆转吗?没有人呈怀疑态度吗?并不然,卢梭是第一个质疑历史“进步”之善的现代哲学家。然后坐着列举了很多理由来证明现代自然科学是不可逆转的,接着下一章就是将这种不可逆转在经济上导向资本主义,在政治上导向自由民主。他阐述:斯大林通过警察国家专制统治的计划经济很快达到工业化水平,似乎中央计划经济与经济现代化并非是不可调和的,但是在高度复杂和动态的“后工业”时代,马列主义作为一个经济体系遭遇了滑铁卢,因为计划经济产生不了技术革新。即便中国政府以重金来奖励高科技创新者,但是诸如营销和商业领域的开发,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短板。并且认为如果没有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马克思在二十世纪早就消失了。
如果一个国家的首要目标是经济增长,那么最适合的体制既不是自由民主,也不是列宁式的或民主式的社会主义,而是自由经济与威权政治的结合,有论者称这种结合为“官僚威权国家”,这是因为自由民主政权反应的是社会集团不同的利益,所以通过拉平工资的税收政策来抑制生产,保护败落和没有竞争力的产业,因此导致了较大的预算赤字和极高的通胀率。
那为何自由民主已经基本被世界上的国家接受,为何自由民主的进程却不是那么如人意呢?作者归纳为民族与国家之间的不完全一致。国家是按照政治目的创造出来的,而民族则是先在的道德共同体。两者之间的契合度对民主自由进程尤其重要。作者逐一的分析了阻碍自由民主的亚政治领域的各个方面并提出自由先于民主更适合于自由民主的稳定。
后面就是探讨社会的一种悖论了:民主与平等最终实现的时候,人类的激情是否就无用武之地了,而人之所以为人,且不同于动物,就在于自身的激情,也就是黑格尔口中的为了寻找承认,而它确实需要不公平,因为向不公斗争才能唤起人性中至高的东西。如果每个人都被经历浪潮所湮灭,只在乎物质上的欲望和满足以及得到这种欲望的理性,每个人真的平等了,社会都同质了,那还有艺术有文学有英雄吗?还可以称的算真正的人吗?从这一点来看,似乎尼采的观点更具人性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