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special”,不是一种“默认值”,而是一种“目标状态”
看到一篇关于可爱文化的讨论,“可爱文化虽然肤浅,但在消费社会却非常合理。一个幸福满足、运转良好的社会,需要有某种形式的信仰和美学”
不是我加入了某个圈子、买了什么东西、贴了什么标签,我就自动与众不同了。真正的“special”不是外在的装饰,而是内心的信仰、选择、坚持,以及不断自我打磨、自我超越。是每天都在对抗庸常、在混乱中保有清明,在压力下依然坚持自己所认同的价值观。
“You are special”,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标签,而是一种主动追求的信仰和实践。这句话的力量不是在于别人说你是,而在于你不断努力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追求一种内在的信仰和美学,活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