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少年》好看在哪里
我已经想不起上次看完电影热血沸腾到无法入睡是什么时候,即使有,哪一部也比不了这一部。《雄狮少年》年是用我们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命运,讲述自己的故事。
配乐
这部电影配乐选的非常精彩,我猜导演可能是乐队的夏天忠实粉丝,开场五条人,中场椅子乐团,结尾九连真人。没有什么音乐比土生土长的摇滚乐队,更适合《雄狮少年》这部电影,尤其是九连的《莫欺少年穷》。
电影开场前,我只知道九连真人为电影配乐。我在电影院坐下开始期待他们的音乐响起,结果开场一上来竟然是五条人,着实是个惊喜。讲述广东人的故事,用广东人自己的音乐,光是这份用心,就足以让人感动。
中间的Rolling on和Fly away, 也恰到好处,温馨活力,充满希望,又没有跑偏的甜腻和煽情。最令人惊艳的,是结尾高潮处,故事戛然而止,伴随着电吉他的节奏响起,我感到一阵窒息,几乎是同时,鸡皮疙瘩和热泪奔涌而出。
如果这部电影要浓缩成一首歌的话,非《莫欺少年穷》莫属,他们是在用不同的艺术方式表达同一种呐喊。导演和九连一定是一拍即合,心中一定有着极大的默契,他们也一定在彼此的眼神中,看到同样熊熊燃烧的火焰。
写这段的时候,我又去重温一遍九连第一次唱这首歌的视频,接着又打开专门为《雄狮少年》制作的版本。这两年里,乐队一定经历过很多起起伏伏。
两年前他们演出,震撼人心的除音乐之外,还有眼中目可烁金的凶狠之光。两年后,坚定仍在,但更添一些沉稳和成熟,反而与电影中阿娟的经历更加不谋而合,世事历经,激情依然在倔强燃烧。
画面
《雄狮少年》的画面非常棒,甚至有一些宫崎骏的神韵。这种相似,不是画风,是精神内核:每一帧画面都在表现,导演真实而又细致的观察过生活,细细品味过生活。艺术创作从来都不限制于技术,艺术精髓在于想要表达什么。导演通过画面,将“生活”二字体现的淋漓尽致。
电影前半部场景在乡村,木棉花,芭蕉树,小房屋,长满杂草的田埂,远处耕地的农民,夏日堆在天空上山一样的云朵,傍晚金红色的晚霞,多雨的气候,以及在小河里并黄瓜的竹篮。我们似乎已经忘记,落后又朴实的乡村,有多美,多慢,多宁静。
电影后半部阿娟去广州打工,画面依然让人印象深刻。卖苦力人民艰辛的生活环境,阴暗破旧又潮湿的民房,对面是一栋栋巨大磅礴的写字楼。对,这就是我们的城市。
最珍贵的——真实
配乐和画面给电影加很多分,但电影本身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真实。很少有哪部电影,可以将镜头对准一个乡村少年,讲一个小人物的故事。
电影的精华都在后半部,阿娟扛起麻包,坐上小巴,来到广州,进入工地,这一切仿佛都是顺理成章,可同时也因为过于真实,而让人感到无奈的心痛。一个常年生活在乡村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在大城市出卖苦力,来养活家庭。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这似乎被认为是理应如此,别无他法。
工地的画面,宿舍的环境,打几份苦力工种种艰难和危险,这些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但从未被看见,这大概是镜头外的无数个阿娟,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电影。
电影最后的彩蛋,拉高整部电影高度,获得冠军的阿娟,并没有平地起飞,而是按照之前计划来到上海。这就是电影的“真实”之处,小小的舞狮比赛改变不了命运,唯一发生的是阿娟“不认”的勇气。
这种内心的成长,才是作为人最重要的力量,才让阿娟如此鲜活真实,仿佛他就是每一个我们,每一个被命运制裁,被剥夺生活的我们。这是一个简单,平凡,没有任何光伟正的故事。生活不是喊口号,麻痹自我。
我想这部电影最好的传播方式,大概是在田间地头,支一个屏幕,当夜晚降临,默默放映。也许只会有稀稀拉拉几个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来看。但是这种“不认”的倔强,本身就自带顽强生命力,多点燃一个阿娟,就会多一丛暗暗燃烧的火焰。
雄狮少年 MV4:片尾曲《莫欺少年穷》 (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