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房家的畸形教育中我们应得到的教育
事先声明:我是站在完全同情房思琪的立场,甚至还加上一些对作者林奕含本人在现实世界所为的认可。(比如写书披露真相,利用社会舆论打到狼师。)以下所述更多像是一种“反省”,因为如果我遇见了与房思琪相同的情况,不一定能比她做得更好。相信林奕含的家人朋友不会看到这篇书评,但希望与她有相同经历或感受的人,不要因此感到受伤。
房思琪最大的问题是将一个人的才华等同于他的人品,她说李国华说出来的情话,如果单独挑出来看,“是美的”。作者林奕含在最后的采访中也提到她对艺术“巧言令色”的质疑。可以说通过这几个细节能够看出,林奕含(和房思琪)是一个注重表面多于内涵的人。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她一直维持表面优等生的形象,而独自在黑暗中舔舐伤口了。
书中还提到,思琪和怡婷是两个“满口难字生词的国中生”。然而很遗憾,这是不正常的。文学的深刻,不在于语言的艰涩。“用平实的语言说深刻的真理”才是高手。要更多地懂得文学,跟经历过更多的人生分不开。而从小长在父母庇荫下的13岁富家少女,对很多事情感到懵懂是正常的。抛开实际空讲理论是白搭。况且一个各方面都在成长的少女,应该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是我们没法跳出的成长框架,也是对我们成长最有益的方式,其中也会有很多乐趣的,并不比“难字生词”档次低。
我想她们追求“难字生词”的行为,与父母过高的期望分不开。然而父母应该懂得“慧极必伤”,要求一个孩子表现出过于超龄的水平,对孩子本身是不公平的、也没必要的。说实话,家里有个天才儿童,最大的好处无非到处吹嘘、获得赞赏,真正的快乐之源并不在这些东西里面。人从来都应为自己的快乐而活,而不为他人的快乐而活。再则,一个沉沦于平庸人群奉承的家庭,很难说他们是“智慧”的。
最后,说得直白一点,王尔德说过:“生活的一切都和性有关,除了性本身。性关乎权力。”如果思琪参得透真理,她应该直面一切都和性有关的事实。当李国华要求她独自去家里补习时,早熟的她应该能够敏锐地察觉到里面包含的性的信息。很遗憾地说,思琪是聪明的,但她不够聪明。她的父母不应该把她包装成“天才少女”,因为她不是。另外我觉得非常可惜的是,父母给思琪的时间太短了,她能在13岁就博览群书并同时在学校保持优异成绩,非常不容易。以她的智慧,如果所处环境可以宽松一点,我上面说的那些道理她一定会比同龄人更早明白。然而她的知识结构好似一个空中楼阁,浮在云端闪耀,却没有坚实的后盾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