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角度的感想
豆瓣上有人说Night Moves主旨不清“看完观众也没有更关心环保”,宣传环保肯定不是这个片子的目的,要是想让观众更关心环保,何必让主角环保主义者先误杀再谋杀……虽然它也有一些想要展现在环境问题上的不同观点、这些有机人的生活方式的目的。
片子非常角色centric,很明显两位编导写人物写了个爽,三个主要角色都很完整立体。遗憾的是吉伦姐夫(sry真的不记得名字orz)在第二部分惨沦为情节工具人。我还以为Josh最后会把他也杀了呢,想多了。
导演应该是先有了Josh这个人物的概念才写了这个本子,Josh在前半部分偏执、愤怒、充满使命感,在后半部分因为(少量)杀人的罪恶感和对坐牢的恐惧精神崩溃。激烈的情绪都掩盖在他安静内向的性格之下。是个很有趣的人物。
从三人炸完大坝开车回程那里电影转向focus Josh,导演就开始“就让你看看杰西艾的肢体控制和小幅表情有多牛逼”。卷老师的表演就简直没有一分钟不秀的。这个人物演起来就像在厚棉被里唱歌剧一样,我推的厉害之处就是你隔着棉被都能把他花腔里的转音听清楚。导演对他非常有信心,一直怼脸拍。他的肢体语言和我见到的一些into the wild型人很相似。杀人之后给吉伦姐夫打电话那里台词节奏控制的特别好,还特别特别恰到好处地掉了一滴眼泪。看了一个访谈他自己说准备这样极端的角色反而比较简单,因为不用去审查属于他本身的行为,锚定在那个激烈的情绪上就好了。还挺有意思的,不过我觉得他应该也给人物做了很多细节上的设计。
(那个访谈他说有一段拍了好几个不同的诠释方式,不知道导演最终用的是哪个。大哥真的不看自己演的电影……)
结尾那里我有一些意见,有点太反高潮了。反高潮没啥问题,但这个手法不是用来引起观众“哎哟嗬这就完啦”的反应的。之前他打电话那段稍微把气氛垫高了,让人觉得会发生点什么,结尾要是再把事情说开点可能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