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无胜者

hantutu63
hantutu63 @hantutu63
里斯本丸沉没 - 评论

一个中国科考学者,存着一艘二战被美军击沉的日本沉船,翻开了一段被掩埋的英国盟军俘虏的历史。本以为看点是一部戏剧性拉满的战争故事。然而事实却是,一段充满创伤、沉重、悲痛、绝望与希望、铭记与遗忘的人性与战争的反思巨著。在极端的非人环境中,依旧有人性的光辉闪现,在和平的盛景下依然有人寻找真相记住历史,这部电影让我更加理解了战争之下无胜者的意义。

里面每个人、每个家庭的讲述以及作者追寻事件背后故事的过程,让我哭完了整整一包的长款抽纸。

他们永远年轻,他们被遗忘,他们的骨骸在大海中沉睡,直到有人把这段历史给挖掘出来。

他们曾经活过,他们努力向前,他们在绝境中也未曾放弃希望,他们在疯狂中也保持了人性的纯洁和坚强,他们得到了救赎,他们被人记在了灵魂的深处。

他们以为这是工作,他们知道真相欺骗自己别无选择,他们被他们的经历所折磨,他们无法原谅,他们忏悔。

他们共处一处,告诉我们记住历史才能有未来。

PS:补一点历史以外,电影以内的感想。这部影片整个结构和叙事,让它在历史还原之上更加的出彩与打动人心。第一层结构是,它整个故事的导入,是一个中国科考者打听到一个不被人熟知的中国平民救英国战俘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本身的背景就极为戏剧:。在中国的战场上,美国对日本进攻,击沉的是载有英国人的俘虏船。而这个事件(电影)的追踪又是由一个中国科考人坚持不懈的去挖掘真相,在冲突的几方,中国仿佛是置身事外的客观视角,然而却实实在在是置身事内的关键背景、逆转和引导事件走向的参与者。另一层故事的讲述的精彩之处在于,影片中段引入了事件的加害者:日本船长和美国炮击手的视角,描述了,在客观环境之下,人被工具化和自我合理化非人的行为,提供了不同立场中个体渺小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以及在这种叙事下,后人置身事外的看待历史的态度。然而,在最后的部分再次回到美军炮击手参加纪念并当面忏悔的内容,他的女儿受到巨大的冲击,这段直击人心,剧烈的震动了历史亲历者后人们的价值观,非常直接的让我们观众感同身受,没有任何人可以置身事外的去接受和理解真实发生过的事实。这种把人拖拽回场的叙事手法,把人从观众和绝对客观立场上直逼我们去反思历史,是一种强烈的人性的回归。而第三层结构,把受害者家属带到沉船地的缅怀,同时唯一救援者的在场,打破了历史事件的独立性,让历史的历史性与共时性并存,让我们直观的理解到历史不是过去而是曾经、现在与未来。至此,整个电影形成了完整的书写,让这个事件超越了一个独立的战争悲剧,让我们未经战争的后人也产生出来强烈的共鸣。如我前所说,他们共处一处(加害者、被害者、救赎者,亲历者、后代缅怀者、记录者)整个人类群体都是共同体,面对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