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摘要

第一部分

自然状态下的人类是幸福、健康的,人类的苦痛源自理性与思考。“思考的状态是一种反自然的状态,而进行思考的人类则是堕落的动物”(P39)。爱欲和奴役关系都是社会的产物(P69;P73)。

霍布斯人性本恶的观点是错误的,人类天生具有道德;对恶的无知要好于对善的感知(P61)。原始人的怜悯心要比现代人的理性正义更实用(P66)。

第二部分

人类最根本的需求是自我保存。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美丑、强弱、善良邪恶等评价。形成了“尊重”的观念,会因为人格受辱互相报复,而野蛮人的本性是温和的。随着冶炼和农业的发展、土地的耕种使私有财产的观念逐渐产生,也就产生了“分配”的问题。人类社会出现了贫富差距,富人积累财富的欲望使他们掠夺穷人。随之出现了奴役与统治。富人为了控制穷人创设了社会规范和法律。各种政治组织诞生了,也带来了战争、相互残杀的恐惧(P98)。

人们订立契约、推选代表统治自己不是为了保护财产(不可能通过出让财产来保护财产),而是为了保护自由。宗教则是使人们具有相信契约的信仰(P109)。因此,最早的政府一定不是专制政府;即使是,专制权力本身也不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P107)。

因此,人类不平等的发展有三个阶段:法律和私有财产的形成、法官的设立、合法权力向专制权力的转变(P110)。政治的不平等逐渐导致了公民身份的不平等。社会不平等造成了社会动荡,专制国家在混乱中诞生。在专制国家中,所有人身份平等,却失去了自由;这是一种新的自然状态,暴君可能被推翻,但只会导致新的暴政(P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