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逆鳞

思悼世子的悲剧,本质上还是一出权力悲剧,而非什么家庭悲剧性格悲剧。英祖的王位本来就来得名不正言不顺也导致他对于君权相关极其敏感,君权即是他身上最不可触碰的一片逆鳞,在思悼世子还小的时候他是和善可亲的父亲,然而一旦世子威胁到他的地位时,他就想方设法寻世子的错处,尤其世子在代理朝政时处理实务比他还要果断和精准,甚至还触及了他与大臣为取得王位进行的暗中交易时,他禅位和代理朝政的想法并非是如他自己所说的不喜欢权力,而是权力握得太紧了,象征性的松一下以示自己君子的品性,对礼数过度严苛的在意正是想通过这一方式来掩盖自己内心的阴谋和权数,他以特定的一些行动来标榜自己是有道明君,同时将思悼推向对立面,不爱读书当然不是根本性问题,但是却可以用来为根本性的问题打掩护,孙子出生后其听话懂事以及聪敏使得英祖有了放弃思悼,将孙子作为接班人的念头,毕竟孙子更顺从自己,更好控制,也暂时和自己没有明显的政治权力冲突。
思悼则明显带有理想主义者的影子,如果说他有不适宜当君王的地方,那就是他太过于光明磊落,对于臣子原先与父王的权力交易置之不理,他忍受着父王的暴虐,在世孙出生时高兴地手舞足蹈,殊不知儿子将成为自己的催命符,他一直行事坦荡,他无疑是孝的,甚至临死都在期盼父亲慈爱的目光,但他并不顺,作为帝王的父亲对于可矫饰的顺看得甚至比发自内心的孝更重,帝王的威仪是不容侵犯的,哪怕他象征性地退居二线,一切也必须按他的意思进行,虚名和实权,两者都不能少。思悼曾经有着大妃中殿娘娘这些女性角色的庇护还不至于受到更严重的伤害,一旦她们一个个离他而去,他就完全暴露在了死死抓住王权的英祖的刀剑之下。如果他带刀入宫那天杀了英祖,事情便简单多了,但是他没有,所以被活活饿死在米柜里。他是相当赤诚的人,哪怕疯得躺在棺材里,他还在以为是自己的性格自己不爱读书的天性使父亲如此对待自己,殊不知自己在父亲眼里是必须除掉的。
米柜本是装米的,世子却饿死其中,富贵的王家子弟死于匮乏,就很有反讽的意思,死后嘴里还被喂满了米,世子死时身着丧服,像是在哀悼自己的死亡,英祖在世子死后又是哭泣又是奏凯歌,经过桥上时似乎看到世子跪拜的身影并不留意就这样压过,下手不可谓不黑,权力斗争不可谓不激烈,只是可惜了世子,他原是有意为明君的,后来希望成为普通人而不得,想要换一件衣服也都是龙袍龙袍罢了,他没办法去掩饰、去说这一时的违心话而被饿死在米柜,我看剃刀三人行的时候,他们讲李尔王的时候提到思悼,英宗和李尔王的心理不得不说却有相像之处,这两个悲剧也无一例外是权力悲剧。
宋和刘在这部电影里显示出的演技简直再怎么夸奖都不为过,尤其刘在表演时的戏剧张力实在让人动容,世孙的表现也不错,世子之妻的表现在比较之下就有些差强人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