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也有乡愁
它们最近频繁出没于各个音乐媒体,呈现了很多基于特点场景的趣味表演现场。其表演所用”乐器”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日常用品,发声即可,从物体的振动到声音到成为音乐的采样,其”操作”构成一种“连接现实”游戏,如Nintendo Labo,我为其可爱轻松所打动。
多国背景,DIY工厂,互联网文化弥母,成年人童真,在虚无主义的语境中寻找真挚。它们在伦敦有24小时工作室,主唱是17岁快要毕业的日裔高中生,她想成为音乐艺术家。最后加入乐队的韩裔声乐居住在悉尼,与乐队分隔异地,乐队合照他经常用黑白相框所代表。
接下来, 33 分钟的聆听:
1. It's All Good开场是雨声,模拟合成器和着清脆的打击乐,一段采样连着,indiepop的吉他,带点日式的温暖,展现其毫无内涵的色彩渲染,在短时间切入一两个吉他音节是最适合的,窗外的汽笛声,像是多少人一天的苏醒,早上起床,开始新的一天。
2. Everybody Wants To Be Famous没有政治诉求也没有表达成名的欲望,更像作者化的小伤感,也许每个人都想成名这件事,包含着一种自我的历史,更内在的诉求被包裹起来,那OJ就说得简单点,讲一讲乐队简史吧,我们怎么认识的,以后看能不能不担心乐队开销问题。浮躁刺耳的采样,不够细致的混音,廉价的声音质感,十足的demo。
3. Nobody Cares听到第三首已经有点腻了。老游戏机发出的八音盒声音,旋律线下潜到低音线,简单的节奏型,低音起伏有点舞曲感,吉他最不好听的延音部分被处理,合成器的扭音加上鸟叫采样,具象的小树林,无论是否身在其中,你的夏日有谁搭理呢。
4. Reflections On The Screen现在的90后00后太自恋,一部分真的是时代问题,当代的哲学命题已经切实无法回避,我们通过眼前这块屏幕,在无尽的情感投射中,呼应和被观看的狂欢让人与人连接在一起,我们仿佛获得了一个异体的生命周期。高潮部分的drone在钢质贴片中,有一种顺着轨道游行的感觉,这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还有逃逸的出口吗?
5. SPRORGNSM同名曲,有点意思了。“当我长大了,我想成为超级有机体”,这是一种宣言,我成长于这个时代,我拥抱它。但是,这看起来明明就是一个定义,在歌曲的Spoken Word中:“多亏了科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成为同一个进程”,一边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一边把那种无穷可能植入我们的身体,具象化、器官化。悲凉吗?有一点。但我们不能回到过去,"我们"00后起点于此,又能怎样去乡愁。多一点复古的音色,我们采样了、摩登了,就说明它已经过去。
6. Something For Your M.I.N.D.很清晰很有特色的歌曲,我想选它作为乐队的代表曲。这首歌是一种知觉,在唱出“M-I,M-I,M-I-N-D”前,有一个完全的空白,不同于glitch效果,这样的处理更加顺从歌曲的文本叙事,在情感上,即是一种用同样的语速和音量表现呼喊,后续不断地切碎一句话和一个词,使其有空间感,同时也多出一个维度去表现情感,
7. Nais March这首更民谣化,氛围有点柏林old school电子乐质感,唱的是东京。这首把采样玩的更抓马,霓虹灯般梦幻,可能这就是城市的记忆。曾经那些大街小巷的声音,过分日常,但你离开了才会不觉得厌烦。
8. The Prawn Song 9. Relax 10. Night Time后三首可能代表乐队未来的制作取向,人声还是可以处理的更厚质一些。 希望乐队以后少胡乱弄采样了,容易审美疲劳,多在编曲和音色下功夫,谢谢。
超级有机体,你不知它们的音乐根源,杂糅还不至于成为艺术品,融合也不是说说这么简单。一个小海鲸在深海里游动,这个海是互联网,当它有了形状,有了漂浮于其上的各色垃圾,那么一种音乐在面向大众时,它听起来就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从音色到音乐结构,它都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