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育?

Zhou Yisu
Zhou Yisu @yisu
成长教育 - 评论

Carey Mulligan实在是太赞了!!

调转话题。除了电影很棒之外,片子里面提出的一个问题也非常有意思。Jenny一家来自社会的中下层,一个牛津的大学文凭对于全家来说就是社会阶层上升的敲门砖。和十几岁少女的憧憬不同,父亲Jack非常明白地提出了这一点。在于Emma Thompson所饰演的学校校长冲突的过程里,在和英文教师Stubbs女士的对话过程中,冲动的Jenny几次都抛出了这个问题:“对我来说究竟为什么要进入牛津学习?”如果只是要为了将来钓个金龟婿,那干脆直接去混夜店不是更直接省事吗?

没有人能回答上这个问题。

正如Helen,这个美貌却无甚内涵的美女所指出,50年后没有人再会读拉丁文了,”even Latin people won’t read Latin“,那拼死拼活要去翻译那些拉丁文究竟意义何在?仅仅为了在A-LEVEL考出好成绩?

这个究极的问题大概可以秒杀绝大部分教育理论家了。因为说到底了,当人们控诉无聊的课程、枯燥的考试的时候,对于这个教育体系还有另一种呼唤,那就是保持等级化,保持从精英学院到职业学校的划分。因为这是穷人最后的武器。一年半前读美国教育史的时候就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当大众教育从只有贵族和精英才能享受到的特权向广大中下层打开大门的时候,很奇怪的,社会大众要求的并不是彻底的革命,重新发明一个新的体系,而是接受并且扩展了这个等级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说,学校只是复制了社会的不公而已,只是相较于血缘和金钱,人们觉得考试成绩更加“公平”一点而已。

但其实玩过这个游戏的人都知道,根本不是这样的。

相较于年轻少女总会被年长的魅力男人迷得七荤八素的老话题,看着Jenny思索着这个问题,更是有趣。她说”I feel like old… but not wise“ 大概是最世故的一个回答了。只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在个人。聪明的人总能够找到办法通过这个体制,正像影片结尾,但是解决之道却不是那么明了了。

原文:http://www.makzhou.warehouse333.com/2010/03/10/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