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小时候家里有一本老版的《三国演义》下册,封面都坏了,书里所有的人名下面都有横线,印象最深的是人名真多,满眼望去全是下划线,至于内容,简单翻了下没太看进去。
前两天终于把《三国演义》完整看了一遍,简单谈谈几点感受。
一是文字简练,读起来朗朗上口,不愧是评书的底本,节奏感非常好。
二是人物。这点非学赞同鲁迅所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看完本书不得不说刘备和曹操之间,曹操塑造得更让我喜欢,有点性情中人的感觉。书中对曹操的点评更是深得我心,摘录如下:
“后人有《邺中歌》一篇,叹曹操云:“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呜呼!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另一印象深刻人物是庞德。面对威震华夏未逢敌手成名三十余年的关公,庞德毫无惧意,提前备好棺材,以示绝无空回之理,经大战一场恨险些如愿,最后失手被擒,立而不跪,宁死不降。不禁感叹:庞德备棺战武圣,慷慨赴死有何惧?还有个插曲,庞德出战前曾对人说,自己的儿子天生异相,他日必为自己报仇。据《蜀记》记载庞德子会,随钟、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三是生死。因《三国演义》人物极多,又身处战事之中,动辄即有人死,让人深感命运无常,同样是投降有人活命升官,有人被一刀砍落脑袋,也许真如老话所说,活到最后的才是赢家。除了英雄人物,其他配角的性命更是无足轻重,武将们醉酒打死士卒极为常见,斩杀全家的更是不计其数。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不管打着什么旗号,一次又一次出征让人叹到蜀中人民是真苦,纵有谯周苦心作《仇国论》,奈何伯约不伐中原死不休。反观“司马昭息歇六年,治兵缮甲,皆已完备”。不得不说结果已经提前注定。对百姓而言谁当家作主只要能过好日子,又有何区别?
另外当年的女性地位之低也确实让人意外,书中“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话相信大家都听过。不过,另一事估计好多人不知道:刘备一行人逃难没东西吃,一村民刘安想找点野味送给刘备,但没找到,于是就把自己妻子杀了,割其肉送给刘备吃。刘备知道吃的是人肉后转告曹操,曹操重赏刘安。刘备、曹操对吃人肉这事都流了几滴泪,不过不是为被吃的妇人,而是为刘安的忠义。笔者叹:“杀妻割肉献大耳,阿瞒嘉奖赏百金。幸好今时非旧日,不然为女只流泪。”
最后作为临漳人不禁想问:邺城漳水今犹在,异人再起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