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囿于朴素中
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段中“也许真正该问的问题不是“我们究竟想要变成什么”,而是“我们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么””,这甚至不止是人类进化历史上甚至出现超越智人生物的思考,更多的是本源上对人这种生物的历史、欲望、能力、感受做的种种客观剖析,企图够到最极致的问题希望的是“想要什么”而不是“变成什么”,“希望变成什么”我理解为欲望,对应佛学上解释的苦难来源对主观感受的追求(无论何种感受),而“”希望想要什么”则是更广意义上则是企图达到“造物主”的目的真正主宰自己,对应佛学上快乐的根源在追求真我、真正了解自己。很震撼的一句话,道出了极朴素却又极易被扭曲的真理:离苦得乐在于放弃追求本身而直面真我。直面真我不像一种追寻,而更像是认清事实后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区别在它的底色是不逃避不恐惧不嫉妒(像佛学的诸法无我,缘起性空),而追求本身的底色却是逃避恐惧嫉妒。
真是本好书哈,之前没好好看完半途而废了,感谢自己能重读这本书,也是受了《自私的基因》的感召,同时更启程了对吉尔伽美什计划的兴趣,书就是这样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我现在感觉内心渐渐有了秩序,开始渐渐充盈起来了,在一步步探索自己和世界的路上行走着~
某种程度上上段文字的接凑也是文字最大的魅力“延异”带来的,希望极指那终极的智慧却始终在文字意义的困境下略一接近却又千差万里了。但不妨碍我们脑海中对这个智慧不可说的部分,越是真正的哲理真的是越“不可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