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并非青春期性早熟这么简单粗暴的问题讨论
看了一集,拍得非常细腻,主人公的心态描写得太棒了,完全不是美化青春或者疼痛青春那种悬浮的日式小清新,非常写实。
后续几集过渡,似乎着力点还在于男女主人公心理上的焦灼不安与和过去类似日影日剧所展现的青少年的性所带来后果的简单陈述。然而这都是为后续剧情进行的铺垫,当女主角终于经历挣扎后进入医疗机构接受检查后,整个剧和过去的剧集有了本质的变化。
诊所那段医生对女主说的话对比主角和大部分观众来说都太超前了,即是这么专业和人文关怀,与剧里另一方面体现出的男女主角在社会观念规训下的懵懂和学校为了教育而刻意强调的道德观对他们产生的压力,依旧形成了强烈的冲突。
透过这种现实与理论的矛盾,由主人公在整个从恋爱到发展关系到怀孕后面对现实的过程,展现出他们自身在理智的思考学习应对怀孕本身带来的问题,以及提升自我认知开始审视自己人生与对方关系,同时穿插着青少年恋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生理与心理冲击转化为个人自身及双方情感的拉锯。两厢交替进行,把对未成年怀孕的议题延伸到了更深刻的层面,且更加关注现实的具体应对措施。对比过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十三月之母》将重点放在开始关注未成年生子作为打破社会禁忌话题,正视青少年的性展开讨论确实更进一步了。
虽不知后续展开最后是不是会回落到在“保护”及更“宽容”的环境下劝生的目的,这部剧在对个人、社会、专业医学实践的各个层面,都将生育本身视为一种社会行为来多方考虑,而不仅仅停留在这是一种青春期性冲动的失误。亦不再纠缠于仅限于道德与伦理层面的认同或批判。这部剧实现了从正视青少年性“问题”讨论,到从具体的可操作层面帮助青少年认识自己和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育权,尤其是女性直视自己的情感与身体自主意识的觉醒,以及男性在面对生育问题上的参与意识及天生的不平等性的思考,有着非常巨大的进步。这其中也展示出了社会进步的一面与本质上还停滞的一面。
PS:《那个孩子的孩子》事实上也高度总结了此片的核心,两个还本身就是需要被照顾与保护的孩子们如何面对他们自己的孩子,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与责任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