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管制 / 警报解除

炊事班克
炊事班克 @chuishibanke
灯火管制·警报解除 - 评论

吃了跳岛 FM 的安利来读这本书。播客里,肖老师讲,这是他见过化用莎士比亚《暴风雨》最好的科幻小说。我没读过莎士比亚,但读《灯火管制》的时候,也能感受到风雨欲来,结果下一页,果然《暴风雨》如期而至。那当然是整部小说里最惊心动魄的段落之一。

但比起戈弗雷爵士在伦敦空袭的地下室里声情并茂地演绎着莎剧——它对我来说有点过于文绉绉——更让我激动的段落还是迈克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身在英吉利海峡的部分。短短四页纸不到,他从一个来自 2060 年牛津大学的历史学家,变成了 1940 年启程前往敦刻尔克即将成为大撤退一部分的普通海员。作者康妮·威利斯是这样写的:

“我们到了,”乔纳森说,“他需要我们引导他通过港口。”

“‘我们到了’是什么意思?”迈克问,“我们不可能……”

真的到了。海港就在前方,点缀着橘红色的光芒,着凉了两艘驱逐舰和数十艘小栓。后面影影绰绰笼罩在火焰和漫天的黑烟之中的,正是敦刻尔克。

大半夜读到这一段真是热泪盈眶。

我读过一些时间旅行小说,也看过一些类似电影,但都不多。印象中,它们的气质都是冷淡、疏离的。这种疏离感,不是说故事本身不够激动人心或者扣人心弦,而是说时空穿越的主人公都显高高在上。他们要么是时空的拯救者,比如《终结者》里,施瓦辛格回到过去,目的是为了让历史发生,或者让历史不那么发生;他们要么是命运的拯救者,好比《蝴蝶效应》,男主角最后放弃了改变过去,这样女主角就能拥有安稳幸福的人生。

类似的设定,让主人公凌驾于历史之上。它的潜台词是,历史中的人是已经定型的历史,而只有故事的主人公拥有改变历史的能力,或者拥有改变历史的选择权。这些角色因此更像是上帝或者说神祇。他们是超脱于历史之外的,他们勾勾手,就能改变剩下所有人的命运。

但在《灯火管制 / 警报解除》里,当迈克出现在敦刻尔克的时候,他就不是神了。他会受伤,会失去一条腿,会经历伦敦大轰炸,会跟随英国军队到处去执行任务。他是个时空旅行者没错,但他也是行动于 1940 年的普通人,与其他任何的伦敦人一样。他对于历史的影响,与其他伦敦人对于历史的影响别无二致。他从敦刻尔克救上来的英国士兵,和其他来往于英吉利海峡的船只救上来的英国士兵,都是英国士兵。

在我看来,这就是《灯火管制 / 警报解除》和其他时空旅行故事最大的不同。

威利斯能够做到这一点,当然与她的时空本体论有关。小说里,她写道,历史是不能改变的,时空旅行者对于过去所做的事情,就是他们在未来所见证的历史的一部分。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说法,甚至有些老套。但在这套时空本体论下,她所创造的角色,能够被他们自身穿越过去的时空环境所影响,从而作出符合当时时空环境的行为,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毕竟 2060 年穿越到 1940 年的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并不可能像施瓦辛格那样对过去的人们造成降维打击。

批评者当然可以批评威利斯这个小说中有许多的硬设定,比如说穿越回过去的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历史学家,而不是野心勃勃的军事人员。如果是后者的话,故事的走向可能就会完全不同。但我认为,这无妨《灯火管制 / 警报解除》成为一部不一样的时空旅行小说。它想说的是,人和他所处的历史环境是一体的。

就像威利斯在其中某个章节开头所引用的那段话一样:

我不会惊慌失措。我就待在原地,告诉自己:我们的人会对付他们。我不会说:我必须离开这里。

《抵抗入侵指南》/ 194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