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爱情片——是迷影情书,是给理想主义者的礼物

AWastedSoul
AWastedSoul @AWastedSoul
爱乐之城 - 评论

在期待了半年,中途还做了一个长篇考据推送之后,今天终于在IMAX第一次看它。第一时间感受。

终于理解了为什么说La La Land挺挑观众的……对我这种同时喜欢电影、经典爵士、融合爵士和音乐剧,心里也还有些理想主义的人而言,它正中下怀,可以说分分钟都是高潮……况且它还调起了那么多私人情感。开场长镜头还没完就已经泪目了,而那个已经提前知道大致内容的结尾,在这么高期待之下还是缴械投降,超出预期地戳中,幸好一刷是一个人来看。

Mia墙上的褒曼海报,红夹克与天文台对无因反叛的致敬,卡萨布兰卡“那么多酒馆,她却走进我这间”台词的重现,还有那些已被无数人盘点的歌舞片彩蛋,都是给影迷的礼物啊。音乐方面,能理解Sebastian神采奕奕讲述的“爵士是乐手之间的交流和角力”,感同身受于他对传统的固执迷恋(家里的古董凳子不让乱坐,听到Mia谈到Kenny G电梯音乐时的吐槽脸等等,这些细节太戳),同时也非常喜欢传奇哥加入电吉他、合成器等新元素后的Fusion曲风。

从形式上来说,这是一部和《艺术家》相似的关于电影的电影,一部迷影的电影,一部【用歌舞片的形式致敬歌舞片】的所谓电影情书。一方面La La Land字面意义“自我沉浸的梦想世界”正适合用歌舞片来表达,另一方面导演在致敬过后并没有回避令人心碎的现实,也使用了能无障碍地打动非歌舞片迷观众的表现方式。他试图完成的,正如借传奇哥之口说出的那样,要想让一种已不复黄金时代的艺术形式(爵士&歌舞片)在当代重新开花结果,确实要找到一条创新与融合的新道路。

内容上,它不是纯粹的爱情片(国内宣传极力主打爱情而抹掉其他元素,想必是无奈,但依然不科学),而是关于两个理想主义者在追梦路上的相互支持与抚慰。鲜艳的光影色彩正如追梦人眼中的理想世界,那些关于现实的争吵也足够感同身受。Audition的词写得太好了,“即使塞纳河水冰冷,仍会再跳一次”,这是多少人的心声啊。

能看到这样的片子已经是种幸运,以上种种也足以让我原谅那些情节展开与情感发展上不充实的地方。主角们的舞蹈和歌喉比不了黄金时代的大师,但这也正是剧中的他们应该有的状态吧。这不仅是给影迷和乐迷的礼物,更是给所有在理想面前挣扎过却还没放弃的人们的礼物,感谢主创把这份热爱变成了现实。

最后,推荐这篇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做的推送,一万多字,关于这部电影的种种考据和无剧透八卦,作者微博 @Operapopulaire ,是位在纽约念书的大写的音乐剧迷妹,我是校对、排版和配图。献给所有喜欢这部片的人。http://t.cn/RxO1z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