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云》:精致而有力

文/DreamReaver
(写于2009年初三时的一篇稚嫩的影评)
香港电影我看得不多,但很难忘记“刘麦庄”组合缔造的[无间道]系列为我带来的震撼。六七年过去了,麦兆辉和庄文强再次联手出击——很高兴,这次的[窃听风云]没有辜负我们的期待。可以说,这份“答卷”是精致而有力的。也许它没有[无间道]那样强大的气场,但在这个电影质量江河日下的年代,这样的精品仍然不可多得。
首先,故事情节很有张力。总体的主旨大概是说,因一时贪念而走错的一步路,会引来无法控制的可怕后果。影片前半段的气氛在紧张中透着轻松,导演不急不缓地将整个人物网络铺展开来。看到这个部分时,我更多地是期待这样有趣的设置会如何被利用,却完全没有料到,接下来剧情急转直下的速度如此之快。待到高潮处三大主角接连遭遇不测之时,我就已经完全傻在那里了。当然,最后的反转结局还是出现了,但它反而将电影拉向一个更深的深渊。电影完结后我惊叹:好久不见这么引人入胜的故事了。
其次,细节精致得很。故事中穿插的一个个精心设置的小细节,让我很多次眼前一亮。这些细节紧紧围绕“钱”这一中心,将主题于不经意间一次次升华。
——一位看上去很正派的金融专家,在得知吴彦祖的洗钱需要后,极为义正词严地对他说了N次“犯法的事我不做的”、“你给我多少钱我也不做”。但眼见吴彦祖开出的价码越来越高,这位专家最终变卦:“没有1000万我不做。”
——最后的反转结局中,刘青云“复活”后,镜头闪回到一年前,那时的刘青云正是用1500万买通执行枪决的杀手,才换来一条生路。整部影片最“正义”的象征,也是靠钱才得以逃出生天。这无疑是讽刺的,但也是现实的写照。
人物的塑造和演员的表现是另一大亮点。
刘青云是电影的中心。他饰演的警探代表着“正义”,但实际上却是个常常“忍”的角色。正是这种“忍”的懦弱性格让他最终将好哥们和自己都推上了不归路。面对好友的沦落,他百般权衡之下选择迁就而不是坚决制止,却没想到,一步错,步步错。最终的结局无比残忍:两位好哥们一个死于非命(吴彦祖),一个家破人亡(古天乐),昔日的朋友(方中信)和自己的恋人(张静初)也均惨死于幕后黑手的枪下。反转结局的最后,他望着“古天乐”最终与大Boss共同葬身河中。是的,最后只剩他一个人了。影帝的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单是结局时坐在车里流泪的戏就十分撼动人心,那种沧桑和悲凉被刻画的丝丝入扣。那场向张静初求婚的戏也同样极为真挚感人。可以说,刘青云的表演就是这部电影的魂。
古天乐演的很卖力,这很容易看出来。他不想再重复之前那种千篇一律的表演了。结果也是不错的,他塑造的这个人物是最悲剧的一个,也最令人同情和唏嘘。因罹患肝癌希望为家里留些钱而铤而走险,却不料想踏入望不见尽头的深渊,最终导致家破人亡的悲剧。影片最后与大Boss同归于尽的设计,虽然很“解恨”,但映出的却也是更深的悲哀。古天乐的演绎令人信服,值得鼓励。
吴彦祖这次的角色很内敛,不同与他以往的外露风格。而他也在努力把自己往“内敛”的方向压。影片中他的表演很踏实也很舒服,一个价值观处在灰色区域的人物被他演绎得十分真实。
王敏德饰演的草菅人命的大Boss同样挺经典。一面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大慈善家,另一面却是为利益不择手段、草菅人命的幕后黑手。一句“你当我是天生杀人狂啊”堪称电影中最经典的讽刺。
另外,张静初、方中信、林嘉华等演员的发挥同样可圈可点。
很多人在拿[窃听风云]和[无间道]比较。我认为,[无间道]的“宿命论”和[窃听风云]的“贪婪的蝴蝶效应”同样能够引发我们的思考,而这正是好电影最重要的品质。还是那句话:尽管[窃听风云]的气场没有[无间道]那么强大,它仍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