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的生态
本书的编著者,知名的教师教育家Judy Shulman(Lee Shulman的太太)上周去世了,享年80岁。Shulman夫妇在60年代末从芝加哥(Lee在63年毕业自芝大的教育学系)搬到East Lansing,并在82年去了斯坦福。他们夫妇二人基本上都是我老师的老师那一辈(Suzanne Wilson是Shulman在斯坦福的第一批学生),Gary Sykes和Jere Brophy是他在密西根州立的同事(两人在我入学的时候都离开了:Jere在几年前退休,但常来学院活动,他在2009年去世;Sykes去了ETS做咨询工作;同为同事的还有David Cohen,他早一步去了密歇根大学,一直在密大教育学院,直至去年去世)。Shulman夫妇二人都对教师培育的工作怀有极大的热情。我还记得在博士班的课上读到Lee Shulman在1983年写的Teacher Knowledge的主题演讲,感受到的震动——这是我第一次发现有人系统地把教学的知识概念化。Lee Shulman本人后来转向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大量参与到斯坦福医学院的工作里(同时作为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的主席)。Judy则参与创建了 Far West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后来改名为知名教育公司WestEd。
Shulman夫妇最大的贡献在教师教育领域。他们把对教师实践的研究从心理学家那里拿了过来,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将其改造成了一个知识社会学的问题:什么是教师的知识?是关于学科(subject matter)?关于课程?还是关于教学方法的?他们的著述也都被引进中国。Judy在92年编著的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在2007年由华东师大引进出版了,即为本书。
但Shulman教师知识研究与知识社会学不同。他的分类法更多的受到「行动」的指引,目的是为了改变人的行为,培养更好的教师——这是大部分教育学院的宗旨。同时,这一改造不是学科式(disciplinary)的。纵观Lee Shulman的研究,不管是他芝加哥的博士毕业论文,还是后续的著述,都并没有引用任何知识社会学的核心文本:既没有当时刚出版的伯格和卢克曼(1966),也没有更早的欧洲现象学传统(如曼海姆,1936);更完全没有提及结构主义(索绪尔/皮亚杰/列维-斯特劳斯等人)。他关于知识系统的理解既不是库恩的范式(1968),也不是波兰尼的默会(1962),而是一个简单的分类。这一分类在认识和行动之间创造了一个可以细分的梯度(gradient)。在这本书里,你能够读到的是情境认知、不良结构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等心理学家的术语。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对于教师教育的讨论大都依然处在学科间的间隙地带。核心地带学科和应用领域之间的「铰链」(hinge)没有出现,教育和社会学在知识这一领域依然是独立而非关联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