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长安城入夜,灯火渐次亮起,如画卷被渲染上一层橙红的光彩。但剥去这一层颜色,其下的长安城是否是真实的?又或者只是另一层颜料而已?
当幻术第一次被空海提起的时候,长安的存在就变得不稳定起来。《妖猫传》中第一次对于幻术详尽的展示,来自于瓜翁变瓜。究竟哪一只是真的瓜?当中是不是存在真的瓜?这只瓜是真的瓜,还是一头浸染着鲜血的鱼头?空海到底有没有中幻术?白乐天有没有中幻术?
自始自终,当电影围绕着杨玉环之死开始大作文章的时候,就没有一个客观视角,都是相关人的自述或者回忆。他不是一个《罗生门》式的故事,而是通过场景不断在三十年前和现在之中来回切换,来质疑真与幻之间的界限。
回忆线的开始,是极乐之宴。当杨玉环在秋千上来回荡时,是如何能够让全长安的人都能够看到杨玉环的真容?相信从这一刻起,幻术就已经发挥了作用。其后,华丽至极的极乐之宴,更是将幻术能够发挥的作用展现的淋漓尽致。回忆是被幻术包裹的回忆。
现代心理学早已证明人的回忆并非可靠,就如同幻术能够扭转人的认知一般。而《妖猫传》则将人的认知转化为幻术,以更明确的方式展现出来。在白龙日复一日的回忆当中,他制造的杨玉环出现在樱花树下的幻影,于他而言,真或幻早已经不重要的。
黄鹤、丹龙、白龙都是幻术大师,空海也多少懂得幻术。但不懂幻术的人,就不会欺骗自己了吗?也未必。
白乐天始终相信唐玄宗与杨玉环是真爱。当他对空海大声喊出,你总是提醒我不要中幻术,你自己却中了幻术的时候,白乐天就已经被自己所蒙蔽。此后,他所有做的事情,是追寻一切的证据,来满足他对于历史的想象。最后,他接受了白龙在墓室中给他呈现的幻想。“这首诗不是白乐天写的,而是白龙写的。”
人的欲念与痛苦,渴望与冷漠,都在喃喃自语中,化为现实,笼罩在各人身上。唐玄宗宣称自己因为杨贵妃而哭瞎了双眼,白龙因为要长久陪伴杨玉环而化身为猫,丹龙渴望与白龙在一起而取出肉身,白乐天希望能够写出举世皆惊的爱情长诗,空海则希望求得解脱痛苦的无上密法。
陈凯歌用实景搭建而出的长安城,因此成为了整部影片的最大象征。一个位于 21 世纪的现代人造景观,成为了唐朝一段历史的具像化呈现。从影片开始的一瞬间,银幕与现实的勾连,就模糊了真实与幻觉的界限。一切故事,都只不过是在一个舞台上搭建起来的,如何认定其真实还是不真实,就取决于其中的演员或者观众。
《妖猫传》与爱情无关,与爱情的幻觉无关,而只与幻觉本身有关。每一个人都在塑造自己的环境,并认定其为真实。而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就在幻觉的冲突与和谐之中展开。
于我而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