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cent》代表了如今电子音乐的某种极端走向

SheenRateME
SheenRateME @SheenRateME
Nascent - 评论

这些废话是我和同学瞎扯淡的时候联想到的,属于突发奇想,特别特别特别臭长

谈这张专辑的时候,我给三个已经有些听歌经历但是没有什么经验性或系统学习的音乐知识的高中同学听了,加上我以前对这张专辑的理解,得出了一些结论

首先,很炫是肯定的,但是我还放了Aphex Twin给同学听做对比(我不明白为什么和Nurture对比,在我看来他们实际上路子特别不像)—总结到虽然Aphex Twin玩音色也特别炫(而且极难完全复制),但是他作曲时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这使得Aphex Twin对自己的曲子有种惊人的掌握,你确实很难想象接下来的每一秒音色与节拍会如何转变,但也不会转换到没有任何记忆点的程度

具体而言,就是舞曲的结构被AFX有意的击碎了,但是他做到的是在这些碎片上搭建出了全新的古怪建筑(任何听过AFX的乐迷都知道他对传统舞曲的颠覆程度与适度参考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平衡)。同时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他的情感好像被容纳到这些建筑当中,产生了诡异的共鸣,散发出五彩斑斓

Alexander Panos用我的一种观点阐释,代表了电子音乐如今的一种走向,并做到了某种极端

实际上,任何艺术家的创作当然都是有所依赖的。从虚无中捞出灵感有如只吞吐空气就放屁一样,属于无中生有的想法。但是依赖什么呢?一些艺术家依赖于听到的某些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如果我们不细究到历史追溯问题,暂且就先静态定时的观察),一些艺术家则依赖某种直觉。不过这并不是什么二元对立,直觉也有可能来自作品,关键在于艺术家们将原材料转化时的处理态度

AFX似乎是淡然面对自己的作品的,他把听过的音乐和儿时的电器实验,对游戏设备噪音的喜爱全部整合起来,然而却让音乐结构先动。所以我说他的情绪是被容纳在“建筑”以内的,它的情绪并不张扬,听众所见到的是稀奇古怪的各类“建筑”,换算到听觉感受也是一样的,只有偶尔会窥见到情绪的微光,而此时就会凸现出相当动人的光环

Panos以我来看,是先构建好自己的情绪经历,浮游在这段“DNA”左右,随手抓起自己曾经听过的,某种意义上是“直觉”驱动的音乐片段或预设,再把它们拼接在一起(这里还有应该讨论的点,我过了一天之后又想到了)。实际上他没有有意的击碎舞曲结构,舞曲的结构只是他的表达方式,他真正想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彻头彻尾的释放爆炸般的情感与碎片一样的记忆(最经典的例子是专辑中的Equinox,出现的音效是伴随着歌词出现后才开始浮现的)

我的本意并不是对比,上述是两位制作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不同态度。Panos自带本世代人群爆裂般的情绪风暴,对所谓真正生活的渴求与梦想中美丽心灵世界的拼搭,并用音乐做到了某种极端的追求。不如说,他的制作本就是个人化的,所以听众所谓的“没有记忆点”,实际上只不过是你不想尝试体会他的情感经历,或者你根本就不可能亲身体会

这种几乎极端私人化的制作,必定会引起很大的争议,更不用提后继者们发扬光大的“美丽音乐”了(虽然这头不是Panos起的,但是Panos无疑和Porter一起助长了这种风潮)。喜欢的人会认为,“天哪这就是我的梦想”,讨厌的人会觉得故弄玄虚,不尊重听众(这是一个比较致命的问题,直接触及到某些艺术的根本,也无疑会引起腥风血雨)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只是在想一件事情:要这么写,那些音色的时长能不能做更好的统筹安排,比如什么样的音色出现几拍?我对专辑呈现的审美没有什么想过多思考的,唯一的问题在于此:如果用一种通俗且浪漫的话解释——和时间对抗的事物是记忆,如果你想展现你的记忆,你的碎片,你所梦想的一切,你就必须面对音乐当中出现的时间问题,也就是拍数

——

在我看来,至少Panos这哥们的乐理应用是有点浅了,思考似乎也没有到这个层面,因为他的音色出现说实话,不是又快又多就代表炫,不是又快又多就代表好。在碎片段以外,我都没有听到真正耳目一新的时间诠释,哪怕是插入电子舞曲中相当不常见的奇数拍和偶数拍同时进行,用一种前卫/数摇,或者是Richie Hawkins他们做Minimal Techno对节拍的思考呢?

我想这是因为Panos太沉浸在自己的感情世界里了,忘记探出头看看,人类的音乐发展能够给予的养分可不止美丽的音色。或者,他应该学点高等数学以防被艺术的所谓美丽冲昏了头脑,这也是我个人情绪上不满意的地方——他明明可以在这个路上呈现更多,当今的电子音乐制作人都是如此——不过这些音乐人高超的技术与相映成章的情绪碎片,还有什么更多可以指摘的呢?当然有更多可以讨论的,但是我懒了,睡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