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 long, my son

擁抱
擁抱 @embrace
地久天长 - 评论

我覺得片尾出來的名字更打動我,電影至少讓我更了解一點那時候的中國在經歷什麼。我記得小時候媽媽偷偷懷弟弟,讓我不要和同學說,雖然把媽媽懷孕當作「分享秘密」——這個對那時候的我很重大的事情——和好朋友偷偷說了,還好沒什麼嚴重後果,只是弟弟的戶口在姑姑那邊,因為她是農村戶口。一直到這兩天放開政策,才正式轉到我們家的戶口。

這只是碰巧很幸運躲過了,江西查的可能也不是很嚴格,本科時候聽到室友談北方山東河南的抓超生的事情,嚇人到不敢信。

不單是這個方面,打動我的是那種大人們為了孩子,沈甸甸的愛。不是那種空口大話的愛,是真的默然的,對孩子的保護。就像從小到大爸媽一直不多和我說他們的事情,困難是肯定不會說的,喜悅會分享一下,我慢慢越來越能感覺到那時候得到的是一些什麼樣的愛。被愛充盈以後,才更有同理心去愛人愛自己。

誰的錯呢?不是可以下結論的事情。指責是太容易的事情,我感覺到麗雲和耀軍是多少埋怨海燕的,畢竟照片也只留了那一半。可是時間過去,一切都慢慢消失,留下來的除了隱忍,繼續活著,又能怎樣?

醫院門口重逢,腦子會自動想起那首歌,我不覺得所謂看起來大家相互原諒的結局是一種套路或著樣板,我覺得很打動我啊。那些情感把以前的不小心都原諒了,在那樣的境況,什麼都不用說,大家都明白,真的很好。裡面那些隱忍的、不說的,是最打動人的地方。

想起昨天張老師還說,人自身和社會環境這些肯定一直有衝突的,怎麼去應對、怎麼認知、怎麼安頓自己,才是核心。可能以前我會想:沒什麼過不去的,何必離開家去很遠很遠的地方呢。但是真正代入進去,我體會到那些感覺,就不會這麼想了。這可能是一件好事吧,盡力去理解他人的行為,不要高高在上發表評價或著指責。最重要是活著,怎麼活著。

感覺說了一堆不搭價的話語。電影本身真的好看,哪怕前面一段感覺小孩表演不夠,王源真的⋯emmmmmm,歌曲出現多了一點。但私心還是喜歡的。不是所謂宣揚二胎(我真的不懂為什麼有人會理解到這一步⋯)也不是說最後開心大結局就如何。就像剛剛轉發那篇文章談的,用架空的理論高高在上的堆砌,還不如那一點點的感應。是的,就是這個感應,論文如此,電影也一樣。

回來路上還想到李滄東的《詩》,她接受不了孫子做的惡,就在寫完詩以後舉證了他再自殺。我總覺得這兩部電影算不算有一點隱密聯繫?面對自己身上種種的事情,或好或壞,人到底如何應對,和整個社會身邊人包括前面歷史都相關不是嗎?

「我們有錢了,可以生了。」